恶意讨薪,恶意打假,这些人究竟代表了谁?一位王姓的人大代表提议,主管部门应限制网红等职业打假,建议任何人在打假行动之前,应该向当地市监部门进行报备,并且要提供详细的打假计划,包括地点、时间和目标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他的说法,某些职业打假人的行为实际上是以盈利为目的,明知商品存在瑕疵,却刻意大量采购,然后通过法律手段向商家索取赔偿,这违背了公序良俗,必须进行规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此话一出,不但没有获得网友的认可,反而遭到了不少嘲讽

有网友直言:我提议禁止恶意提议

还有网友认为:提前报备还叫打假吗?好提前让他开的假货店关门,等你们走了他再开是吗?这不叫报备,这叫通风报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职业打假的现象确实存在一定的争议。这些职业打假人通过法律手段维护了消费者的权益,推动了市场的规范化;

但不可否认,也有人利用打假的名义进行敲诈勒索,谋取不正当利益。这些行为无疑是对法律和道德的双重挑战,需要进行规范和管理。

但是,简单地通过限制和报备来解决问题,显然是治标不治本的做法。真正的解决之道在于完善法律法规,加大对假冒伪劣产品的打击力度,建立健全的市场监管机制,同时也要对职业打假的行为进行规范,引导其朝着合法合规的方向发展。

我们不能否认,职业打假人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市场监管的空白。然而,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为什么这些空白会存在?为什么职业打假能够成为一种“职业”?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市场监管的不足和法律执行的不到位。

与其限制职业打假,不如反思和改进我们的市场监管和法律执行,让真正违法违规的行为无所遁形。

总之,打假应以维护消费者权益和市场秩序为根本目标,而不是限制和打压那些揭露问题的人。只有在法律健全、监管到位的前提下,才能真正实现公平正义的市场环境。我们期待看到一个更加透明、公正、诚信的市场,而不是通过限制和报备来掩盖问题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