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永远的痛,每个中华儿女都应该铭记于心。起初绝大多数人都认为这是一场亡国战,钱穆先生为了保留文化火种,以期复国,还写了一本《国史大纲》。但中国人还是用血肉之躯筑起了民族的钢铁长城,最终以伤亡三千五百万人的惨重代价取得了胜利。那么在14年的抗战过程中,哪一时期是最艰难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日战争可以分为四个阶段,分别是局部战争阶段、战略防御阶段、战略相持阶段和战略反攻阶段。其中局部战争阶段持续时间最长,但这一时期战争的影响范围主要是东北、华北地区,还不到最艰难的时候。最艰难的时期是发生在战略相持阶段,尤其是1940年下半年到1941年上半年的时候。让我们来看看这一年里发生了什么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5月1日,日军驻武汉的第11军对中国第五战区发动枣宜战役,战争持续至6月18日,最终以日军占领宜昌结束。我军在此战中损失惨重,张自忠将军壮烈殉国。而宜昌是入川的门户,宜失守使意味着我国抗战后方受到严重威胁,抗战形势岌岌可危。

1940年6月20日,法国在日本政府的压力下关闭了滇越铁路。这条铁路是中国对外联络的唯一通道,国际援华物资都要依赖此路运抵中国。滇越铁路关闭后中国仅剩一条滇缅公路与外界联系。而好景不长,同年7月英国在日本的压力下宣布关闭滇缅公路三个月,同时日本也封锁了闽浙沿海交通,让我国彻底孤立无援。

1940年9月23日,日本进驻法属印度支那北部,进一步缩小了对中国的包围圈。

1940年9月27日,日本与德国、意大利缔结同盟条约,之后匈牙利、罗马尼亚、斯洛伐克、保加利亚和克罗地亚等国也相继加入该条约,壮大了轴心国阵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0年10月4日,黄桥战役爆发,国民党反动派对新四军发起进攻,消耗了中国的国防力量。

1940年12月,日本集中兵力发动对晋西北的大扫荡,实施“三光”政策,所到之处烧杀淫掠无恶不作。

1941年1月,日本发布《大东亚长期战争指导纲要》和《对华长期作战指导计划》,指导思想是在1941年夏秋前以武力解决“中国事变”,随后收缩在华兵力,保留五十万人加强占领区的治安,转入长期作战态势。

1941年4月13日,日本与苏联签订《苏日中立条约》,此条约表明苏联在中日战争中由支持中国转向中立的立场,助长了日本的侵略气焰。此后苏联援华物资锐减并逐渐中止,滞留在苏联境内的东北抗联部队也无法回东北继续作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1年5月,中条山战役爆发,此战是战略相持阶段国民党军队在山西范围内唯一的一次大规模对日作战,但由于事前准备不足、缺乏统一指挥,导致国军在日军的攻势下大败,这给积极“剿共”的国民政府沉重打击,被蒋介石称为“抗战史上最大之耻辱”。

可见在这一年中,中国外援被断,与苏联关系转冷,轴心国势力迅速扩张,国际形势恶劣。而国民党军队却对抗日越来越消极,反而屡次与共军发生摩擦,且国军内部派系林立,无法统一大局。中国在外孤立无援,在内无法攥紧一个拳头,所以说这是抗日战争最艰难的时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阳光总在风雨后,随着1941年底美国参战,1942年1月1日反法西斯同盟成立,苏联也站到了同盟国一边,国际反法西斯统一战线最终形成,二战形势发生变化,抗战形势也越来越好,在1944年底进入战略反攻阶段,最终取得了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