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报告标题

基于新型固定化酶酶解技术与微粒化技术提高植物蛋白

功能特性

许多植物蛋白具有优异的营养价值,但基于当前生产工艺所获得的植物蛋白产品往往功能特性不佳,这导致其在食品中直接应用的效果不理想。本报告首先将探讨多种商业化植物蛋白的蛋白组成及其结构特性与功能特性之间的关系。随后,将分别从新型固定化酶解技术微粒化技术两方面分享团队在改善植物蛋白功能特性方向上的研究进展。

针对不同应用场景,我们利用新型固定化酶酶解技术定向调控多种植物蛋白的功能特性。例如,通过采用高酶活/底物比与短时快速酶解策略获得水溶性、乳化性显著提高的新型植物蛋白配料。此外,利用多种固定化酶协同深度酶解工艺制备功能性寡肽并改善水解产物风味特性。另一方面,通过微粒化技术实现了植物蛋白基微/纳米颗粒特性的定向调控,显著提高了其分散性、乳化性。通过将植物蛋白基微纳米颗粒作为载体,实现了疏水性活性物质(姜黄素)的高负载包埋,从而显著改善了姜黄素的溶解性、光和热稳定性,提高了其生物利用度。

嘉宾介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茅宇虹 副教授

福州大学生物科学与工程学院

福建省酶工程重点实验室

福州大学旗山学者/福建省B类高层次引进人才。博士毕业于慕尼黑工业大学(Technical University of Munich),随后在食品与生物工程研究所(Chair of Food and Bioprocess Engineering, 德国慕尼黑)担任助理研究员,并于2020年入职福州大学。研究方向为酶工程与食品蛋白质加工。目前已以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在J. Agric. Food Chem., Food Chem., and Process Chem.等期刊发表论文15 篇。主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校人才启动基金等项目,参与福建省菌源蛋白开发引导项目、美国GFI新蛋白资源开发项目。

实习编辑:成都中医药大学公共卫生学院 杨欣瑞;责编:张睿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进一步促进未来食品科学的发展,全面践行“大食物观”的指导思想,持续提升食品科技创新和战略安全。由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肉类食品综合研究中心及中国食品杂志社《食品科学》杂志、《Food Science and Human Wellness》杂志、《Journal of Future Foods》杂志主办,北京工商大学食品与健康学院、北京联合大学生物化学工程学院、西华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大连民族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齐齐哈尔大学食品与生物工程学院、河北科技大学食品与生物学院共同主办, 登赫(上海)生命科学有限公司、北京盈盛恒泰科技有限责任公司、古井集团、嘉必优生物技术(武汉)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三元食品股份有限公司赞助 的“第一届大食物观·未来食品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即将于 2024年5月16-17日 在 中国 北京 召开。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

为提高我国食品营养与安全科技自主创新和食品科技产业支撑能力,推动食品产业升级,助力‘健康中国’战略,北京食品科学研究院、中国食品杂志社将与湖北省食品科学技术学会、华中农业大学、武汉轻工大学、湖北工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中南民族大学、湖北省农业科学院、湖北民族大学、江汉大学、湖北工程学院、果蔬加工与品质调控湖北省重点实验室、武汉食品化妆品检验所、国家市场监管重点实验室(食用油质量与安全)、环境食品学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共同举办“第五届食品科学与人类健康国际研讨会”。会议时间:2024年 8月 3—4 日,会议地点:中国 湖北 武汉。

长按或微信扫码了解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