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朱温,五代十国时期一代枭雄,他的才华与能力堪比曹操,这样的盛赞,令人不禁猜想他到底有多么厉害?他高超的统兵御众能力不仅令人叹为观止,更在历史上留下了深远的影响。

那么,他是如何在乱世中崛起并称霸中原的?又如何建立起一支如此强悍的军队和赢得部下们的拥戴?这个鲜为人知的一代枭雄究竟还有什么值得我们探究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扎根开封,一步步夺取中原

公元898年,朱温出任宣武节度使,以开封为中心,开始了他的中原统一征程。当时的中原地区正处于五代十国割据的混乱之中,各路军阀纷争不休,朱温凭借敏捷的军事行动和出众的谋略,先后夺取了淮北、山东等地,并与沙陀李克用、风翔李茂贞等军阀展开角力。

不得不说,朱温当时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领导才能。他能够迅速地联合和调动大批精锐将领,组建起一支强悍的军队。比如说,宣武节度使任内,朱温就得到了像牛存节、张归厚、王檀等众多出色武将的支持和效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些将领中,有些是主动前来投靠朱温的,像牛存节就曾对部下解释说"天下汹汹,当得英雄事之",显然在他看来,朱温就是一位值得追随的英雄和明主。而朱温也非常重用这些投靠者,比如牛存节就一直为后梁效忠到死。

还有一些则是朱温在战争中发掘和吸纳的人才。比如,张归厚原是属于黄巢的降将,因为"为将善用槊,能以少击众"而引起了朱温的注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又如王檀,原本只是一个小校,却在战斗中表现出了卓越的勇猛,以至于朱温大为奇之,立即破格提拔了他。王檀从此一路升迁,最终成为了一方节度使。

朱温对人才的慧眼和重用,使他的麾下汇集了大批出色的武将,为日后他统一中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以铁腕统军,建立权威形象

朱温在建立自己的力量的同时,也十分注重维护军纪,确立自己在军中的绝对权威。他颇有一套手段和策略来统领军队,让部下对他既敬又惧。

如在防止士兵逃亡这一问题上,朱温下令在每一个士兵的脸上都刺上军号,以此来加强管控。他还设立了"跋队斩"的惩罚制度,即战斗时如果主官战死,部下士卒一律处死。

有时甚至出现朱温因为"天怒我杀人少"而大肆屠杀俘虏的情况。这些手段固然残酷,但却有效地确立了朱温在军中的绝对权威。部下虽然惧怕他的杀戮,却也不得不敬畏他的决断力和果断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样的军纪之下,即便是朱温麾下的一些猛将,也难逃他的追究。比如说,大将朱珍和李唐宾,两人曾经在军中多次发生争执,朱温一向对他们的才能十分器重,经常调解。但最终还是在朱珍擅自杀害李唐宾的事件中,愤怒的朱温下令将朱珍处死。

这一举措无疑很大程度上震慑了朱温的其他将领,让他们知道,即便是最得意的手下,也难逃主帅的怒火。朱温确立这种"严于律己,宽恕下属"的做派,为自己赢得了军中的无上威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朱温并没有完全依靠恐惧来维系军心。他同时也懂得用赏赐来获得部下的忠诚。比如他赏赐寇彦卿以马匹,对张归霸、康怀英等将领也不遗余力,这些都为他赢得了将士们的拥戴。

特别是当张归厚等人为他殉身在战场上时,朱温表现出的深切哀悼和感激之情,更是让部下感受到了主帅对他们的重视。这种建立在个人情感基础之上的忠诚纽带,一旦形成,是很难被打破的。在这种气氛下,朱温的手下自然也更愿意为他效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培养将才,发挥各自特点

除了严苛的军纪和恩赏并重的政策之外,朱温在选拔和培养将领方面也颇有独到之处。他善于发掘人才,并能根据每个人的特点,充分发挥他们的长处。

正如前文提到的,像牛存节、张归厚、王檀这样的将领,都是朱温在战争中识别和提拔的,他们不仅勇猛善战,而且忠诚于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再比如刘鄩,虽然原本是敌方的军阀手下,但朱温却能够识破他的才能,将其纳入麾下,并给予重用。对于那些战功卓越的将领,朱温往往还会赐予褒赏和美称,以表彰他们的功绩。

比如他赐予牛存节"存节"的姓名,寓意勉励他保存气节,效忠于主;又赐予徐琮"徐怀玉"的名号,充满了文采气息。这些看似细小的举动,却也成为了朱温建立部下忠诚的一种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除此之外,朱温还很善于根据手下将领的特点,合理分配任务。比如说,他指派"为人明敏有威仪"的刘捍专门负责接待其他军阀的使者,利用三寸不烂之舌达成外交目的。又如他把 "骁勇刚悍"的王茂章派往最前线与敌军对阵,充分发挥了这位将领的战斗力。

可以说,朱温真正做到了"人尽其才"。他对麾下众将个性特点了如指掌,总能合理地安排他们,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这也使得朱温的军队无论在纪律、战斗力还是协作配合上,都达到了一个非常高的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领袖魅力,赢得手下绝对忠诚

除了上述这些手段之外,朱温还拥有非凡的领袖魅力,能够深深吸引和感动手下将领,赢得他们的绝对忠诚。这从不少将领为他殉身的事迹中可见一斑。

在一次战役中,随军的张归厚为了掩护朱温的撤退,孤军奋战至牺牲。等到朱温安全撤离后,派人回去寻找张归厚,竟然发现他奇迹般地活了下来,虽身中多处伤痕,却依旧固守在后面。朱温一见到他,顿时大哭,称赞他"尔在,丧军何足计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番话无疑极大地鼓舞了张归厚,让他感受到了主帅的重视和关心。从此以后,他更是对朱温忠心耿耿,在之后的战斗中屡立战功,直到不幸病故。

又比如在濮州之战中,身患重病的王重师亲自上阵,终于帮助梁军攻克了敌城,却也负伤倒下。当朱温得知此消息后,不禁感叹道:"奈何使我得濮州而失重师乎!"这种对自己得力将领的心痛和不舍,无疑更增添了王重师对朱温的忠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种基于个人感情的忠诚纽带,一旦形成,是很难被打破的。即使在功成身就后,朱温对于早年追随自己的功臣将领,也从未忘怀。在登基为帝后,他时常感慨失去了英勇牺牲的将领,如霍存等人,可见他对这些部下确实情深意切。

由此可见,朱温不仅是一个善于用军事手段统帅部下的军事家,更是一个深得手下信任的领袖。他在严厉的纪律之外,还拥有令人折服的魄力和温情,这正是他最终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五、另一面的暴君:残暴多疑

然而,我们也不能忽视朱温在统治中极其残暴和多疑的一面。尤其是当他最终称帝建立后梁王朝之后,这些阴暗面更加凸显。

一旦朱温认定手下有人对他不忠或有异心,他就会表现出无情的一面。比如说,原本赫赫有名的大将王重师,因为擅自发兵而遭到朱温的怒火,最后竟然被诬陷而遭到杀害。

又如后来朱温身患重病,更是"喜怒难测",许多功臣宿将也都因为一些小过失而丧生。在这种残酷的统治之下,即便是那些曾经最忠诚的将领,也难以完全安身。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朱温对于潜在威胁的防范,几乎达到了偏执的地步。他对手下的戒备之心,往往大于对他们的信任。

这样一个极端的暴君形象,无疑也影响了人们对于朱温这个人物的评价。在后世的史书中,他常常被描述为一个残暴荒淫的军阀,而他卓越的军事才能反而常常被人忽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六、军业为本,个人魅力成就霸业

综上所述,朱温之所以能在五代乱世中崛起并称霸中原,关键在于他独特的统兵御众能力和非凡的领袖魅力。

一方面,他能够精心培养和合理调配手下将领,发挥每个人的最大潜能,建立起一支强大而又纪律严明的军队。另一方面,他又善于通过恩赏和感召来赢得部下的绝对忠诚,这种基于个人感情的纽带让他的军中士气高涨,士卒与将领皆愿为他卖命。

这两方面的能力缺一不可,都是朱温成就霸业的关键所在。正如后来毛泽东所评论的那样,朱温的军事才能不亚于曹操,而且还更胜一筹。他的崛起过程,可谓是一部精彩绝伦的军事传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朱温统治中残暴多疑的一面。他对于潜在威胁的防范心理极度敏感,这也使得他不时表现出残酷和无情的一面。这样的暴君形象,毋疑也成为了历史对他评价的重要因素。

总的来说,朱温无疑是一位值得深入探究的历史人物。他不仅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统帅才能,还拥有极具魅力的领导风范。虽然他最终难逃暴君的命运,但他创立的军事传奇依然值得我们去探究和揭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结语

五代时期,乱象丛生,各路军阀纷争不休。但即便在这样的动荡时期,也出现了像朱温这样一位身陷争端却能够成就霸业的军事奇才。

他的一生无疑是军事力量与个人魅力交织的缩影,体现了一个枭雄在乱世中崛起的独特面貌。

而正是这样的历史人物,让我们对于五代乱世的认知变得更加丰富立体。他们不仅展现了军事统帅的智慧,更给我们留下了关于人性和情感的深刻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