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在这里看到许多先民们用的工具,水车、石磨棒、石磨盘、骨锯还有很多耕地用具,不仅增长了我的见识、开阔了眼界,更让我感受到了劳动人民的智慧。”“五一”假期,一批来市历史博物馆参观的学生在讲解员的带领下,了解我国源远流长的农耕历史,在体会农耕工具妙用的过程中感知先民们的勤劳智慧。

“五一”假期,市历史博物馆观展除常设展览外,另引进临时展览《涪城汉韵——绵阳市博物馆藏汉代精品文物展》,并开展了“劳有所获——寻找博物馆里的农耕文明”主题社会教育活动,通过“观展——寻宝——速写”的衔接递进方式,带领孩子们探寻藏在博物馆里的农耕文明。“文物传承了劳动之美,孩子们在寻宝、探宝、赏宝中体会文物的精美和远古先民的智慧、感受家乡的厚重历史和文化底蕴。”市历史博物馆社会教育科副科长赵文文介绍,“博物馆有文物1500余件,系统地展现了东营市8000多年的悠久历史、灿烂文化和发展脉络,在这里可以看到后李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时期的出土文物以及中国最早的开颅术成功实例。”

据了解,市历史博物馆是1993年5月成立的一处地志综合性博物馆,国家二级博物馆。近年来,随着博物馆热的兴起,市历史博物馆充分利用馆藏文物资源优势,积极推进收藏、研究、展览、教育等工作发展,年均开展各类社教活动90余场,年均接待观众20万人次,今年“五一”小长假接待观众突破1万人次。

文化是一个地方的精髓与标识,体现着一地特有的精神风貌。黄河文化是我市独特的地域文化之一,假日期间,来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大家在讲解员的介绍中,领略黄河文化的魅力。“黄河是我们的母亲河,从这我学到了很多知识。而且通过观察黄河颜色的变化,我很深刻地体会到了做好生态保护的价值。”伫立在黄河画幅前,来参观的王先生非常认真地跟孩子交流着自己的想法。

为让市民游客获得更好的参观体验,“五一”假期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每天定时开展公益讲解,让人们更好地了解黄河文化、弘扬黄河文化。“来参观的人数相较去年有了明显的增加,截至目前,已达到了1万多人。除了本地的市民,还吸引了大量的外地游客,这说明了我们的游客朋友,包括本地的市民,对黄河文化的重视。”国家方志馆黄河分馆讲解员禇琳琳介绍。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五一”假期,市文化馆精心组织开展文艺进景区活动。5月1日,“追寻红色足迹重温革命经典”市文化馆文艺小分队演出活动走进利津县老街长巷,唢呐独奏《打枣》、吕剧《借亲》经典选段等节目让人们在出游的同时感受非遗文化的熏染。5月1日至5日,市文化馆举办了“苗之蜡染”“簪中花语”等非遗技艺展示、“知香养心”“茶颜悦色”等品茗赏艺活动。另外,市文化馆还将公益培训成果带进“你的市集——清风湖游园会”,进一步增强市民游园的文化体验。

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则赋予旅游更深层次的内涵和价值。假日期间,我市将文化元素融入旅游项目,不断创新“文化+旅游”发展模式,让文旅品牌强劲勃发,释放出强大引力潮。黄河口生态旅游区推出国风趣游园、“白鹳颂歌”音乐剧等体验项目,融合生态文化元素,累计接待游客8万人次,同比增长2.3%。孙子文化园策划推出春秋奇遇、孙武归来项目,集聚国风游艺、光影铁花秀等展演,吸引游客4.4万人次。杨庙·黄河里引进高成文旅团队,打造“寻味·黄河里”品牌,接待游客7.4万人次。“你的市集——清风湖游园会”设置文化市集、文艺舞台等五大板块,接待游客4.2万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