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时代,我们需要的人才应该具有高尚的人格、良好的修养、健康的体魄、科学的素养、审美的情怀,是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而人才教育的基础一定是从青少年时期就需要筑牢的,从这个角度来说,美育对时代新人培养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是推进青少年美育的重要阵地,通过政府、社区及教育机构的合作,为青少年提供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体验。这种综合性的美育推动不仅能够增强青少年的文化认知和审美能力,还能促进其情感和社会技能的发展,从而为构建新时代复合型人才培养体系提供良好保障。

青少年美育是什么

青少年美育,或称青少年艺术教育,是指针对青少年群体的美术、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的教育活动。美育的主要目的是通过艺术的形式培养青少年的审美感、创造力和文化素养,帮助他们在感知、表达和思维方面得到全面发展。这种教育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审美教育:通过接触和学习不同的艺术形式,如绘画、雕塑、音乐、戏剧等,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念和美学鉴赏能力。

(2)创造性培养:鼓励青少年参与艺术创作活动,如绘画、作曲或舞蹈编排等,以提高他们的创新能力和表达能力。

(3)文化理解:通过艺术教育,帮助青少年了解和欣赏来自世界各地的文化遗产,增进对不同文化的认识和尊重。

(4)情感发展:艺术教育能够帮助青少年表达和调节情绪,通过艺术作品来表达个人感受和想法,对个人的情感和社交技能发展有积极影响。

青少年是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世界各国的许多学校和教育机构都非常重视青少年的美育,将其作为学生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美育,青少年不仅能够提升个人的艺术技能,更能够培养其终身受益的多元化思维方式和人文关怀。青少年美育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上,更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情操培养和价值观塑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推进青少年美育的重要意义

青少年美育的重要性在于其在形塑个体的人格、审美能力、精神世界和社会价值观方面的根本作用。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青少年全面发展的需求不断增加,美育已被赋予了更加重要的教育使命。基于这一背景,新时代的学校美育工作被提上日程,力求通过美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1)塑造青少年的精神人格

美育的重要性首先体现在其对青少年人格形成的深远影响上。通过美育,青少年可以学习到如何欣赏美、理解美、创造美,这些能力对他们形成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情操至关重要。美育不仅仅限于艺术技能的训练,它更是一种涵养心灵、提升精神境界的过程。如同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美育通过陶冶高尚情操、涵养美好心灵,为青少年的人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通过接触和学习中国传统的诗歌、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青少年不仅能够吸收文化养分,更能在审美中寻找到心灵的慰藉和情感的共鸣。

(2)促进中华文化传承与创新

美育还是连接过去与未来的桥梁,它通过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激励青少年探索和创新。中华美育精神强调了美育和审美活动在提升人的文化素质和品格中的作用。通过美育,青少年可以更深入地理解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如“外师造化,中得心源”的传统美学观,这不仅让他们在艺术创造力上得到提升,也能在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增强文化自信和国家认同感。

(3)美育的综合性实施

实施青少年美育需要跨越传统教育模式的局限,将其与德育、智育、体育、劳动教育等融合,实现教育的全面性和综合性。这种跨学科的教育模式能够让青少年在多元化的环境中成长,不仅学会欣赏艺术,更能通过艺术来理解生活、感受生活、表达自我。青少年美育是公共文化服务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它的重要性不仅体现在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艺术鉴赏力上,更在于通过艺术教育全面提升青少年的人文素养、情操培养和价值观塑造,开拓了青少年的审美视野,提升了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实践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美育案例分析

当前在公共服务领域中,青少年美育工作的推行效果不甚理想,有的地区并不重视这一方向,有的地区则在推行的方式方法上存在许多问题。如何推动青少年美育工作的创新转化和创造性发展成为公共服务领域需要解决的问题。以下是搜集的一些地区在推进青少年美育方面的优秀案例。

(1)河南郑州:“欣赏美、体验美、创造美”

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采取了多元化的策略来发展青少年美育教育,体现了该校对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视。通过创设多种平台和活动,学校成功地整合了传统文化与现代教育方法,促进了学生在审美、创造和文化认同方面的成长。

首先,该校通过校园广播站的活动,特别是“音乐之声”和“文学之窗”栏目,有效地利用了媒体资源来增强学生的文化体验。在“音乐之声”栏目中,学校播放了《蜀道难》等著名诗词改编的歌曲,这些内容不仅仅是音乐欣赏,更通过诗歌的深度解析,加强了学生对中国古典文学的理解和欣赏,提升了他们的文学和音乐素养。这种跨时代的心灵对话与情感交流,增强了学生的文化自信和审美情怀。

其次,郑州市第二高级中学通过设立多样的社团活动,如指艺丹青社、文学社、书法社等,让学生在实践中体验和创造美。这些社团活动不仅提供了学生表达自己的舞台,也让他们在亲自参与的过程中深入理解艺术的各种形式。通过这些社团,学生可以在绘画、文学创作和书法等方面得到个人技能的培养和情感的表达。

此外,学校还通过组织大型的文艺节和体育赛事等活动,为学生创造了展示自我和体验集体活动美感的机会。如爱国歌曲大合唱等活动,既培养了学生的音乐素养,也加强了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和爱国情感。通过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和课程,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多方位、层次丰富的美育环境。这种全面的美育实践不仅增强了学生的艺术感知和创造力,也促进了他们的个人和社会性发展,充分体现了“五育并举”的教育理念。

(2)山东济南:共筑梦想,闪耀世界

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举办、多家山东单位承办的青少年艺术节及奥运文体嘉年华活动于2024年在山东的启动,通过丰富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活动展示了青少年美育教育的推广和实施。

活动主题“共筑梦想 闪耀世界”突出了通过朗诵、书画、舞蹈等艺术形式展现中华民族的文化自信。这类活动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自身才华的平台,更是通过艺术教育强化他们的文化身份和自信心。同时,涵盖诗歌朗诵、绘画、舞蹈等多种艺术形式,有助于培养青少年的审美观和艺术表达能力,让他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中探索和发现自我。

该活动由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教育中心指导,并与山东济南多个教育和艺术机构合作举办,显示了济南市社会各界对青少年艺术教育的支持。社会的这种关注和支持为美育教育提供了资源和动力,有助于艺术教育的广泛普及和提质增效。这种合作网络不仅增强了活动的影响力,也为青少年提供了更多学习和表达的机会。

艺术活动通常需要创意思维和团队合作。在准备和参与这类活动中,青少年能够学习如何与他人协作,共同创作艺术作品。这不仅增强了他们的社交能力,也培养了解决问题和创新的能力。此外,通过艺术表达,青少年可以更好地管理和表达自己的情感,有助于他们的情感健康和心理成长。

这次活动不仅展示了青少年在艺术领域的才华和潜力,也反映了社会对青少年美育教育重要性的认识和重视。这种全面而深入的美育教育对于培养具有创造力和文化自信的下一代具有重要作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广东深圳:逐梦向未来,唱响新时代

“全民美育”青少年民族合唱展演活动将于2024年7月至8月在广东深圳举行。该活动是全国青少年美育示范展演的一部分,体现了广东省在推进青少年美育教育方面的努力,旨在通过合唱和其他艺术形式,提升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和艺术修养。

活动得到了深圳市委的高度重视,深圳的大中企业以及文化单位也纷纷响应号召,参与活动的筹办与赞助。通过参与艺术创作和表演,青少年可以培养审美观、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这些技能对于他们的个人发展以及未来的社会参与都是极为重要的。活动还强调了美育与教育的协同创新发展。随着不断推出的新活动和项目,青少年美育教育将保持活力和创新性,不断适应新时代的教育需求。

此次活动的推广计划覆盖了包括城市和乡村在内的广泛地区,有助于缩小城乡在艺术教育资源上的差距,确保更多地区的青少年都能享受到均等的教育机会。它强调了通过艺术创作和表演来提升青少年的精神素质,培养他们的审美观、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活动的持续创新和推进体现了美育在国家教育体系中的重要地位,有望培养出具有创新精神和文化自信的新一代。通过全面的艺术教育活动,不仅为青少年提供了展示才能的舞台,更推动了他们的综合素质教育和精神发展,展现了新时代青少年群体的艺术风采和精神风貌。

(4)新疆乌鲁木齐:点亮艺术梦想,丰富寒假生活

2024年2月29日,新疆文化馆“走进艺术之门”2024年春季少儿公益培训课程开始报名,共设有七个艺术门类,每门课有12个课时。

本期培训既有古琴、软笔书法等传统文化课,又有吉他、爵士舞、街舞、儿童面部彩绘等。除了手风琴课要求报名者年龄在10至14岁,其余课要求报名者年龄在8至12岁。公益课从3月2日开始,每节课都安排在周六或周末。

据了解,本次培训特意邀请了专业教学经验丰富的老师任教。古琴授课老师凤竹为乌鲁木齐市天山区古琴非遗传承人、中国音乐学院认证专业古琴老师。软笔书法老师尹泽民有着丰富的书法教学经验,曾获2019年甘肃省艺术类书法统考状元。

新疆文化馆副馆长艾沙江·沙吾提介绍,新疆文化馆每年都会开设多期公益课程,十分受欢迎。在课程设置上,既会考虑弘扬传统文化,以此来激发更多青少年在公益课堂上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又与时俱进,开设当下青少年感兴趣的热门课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青少年美育工作的改进和创新方向

中国当前的青少年美育工作面临多方面的挑战和机遇,尤其是在如何进行有效的创新以适应新时代教育需求的问题上。美育不仅是艺术技能的传授,更是全面人格、创造力及文化理解能力的培养。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推进青少年美育工作,需要建立一个系统性的策略,集中于提高美育活动的可达性、质量和多样性。创新可以从多个方面展开,包括质量评价、指标研制、考核方向等,以下是具体的创新方法和实施步骤:

(1)质量评价的创新

建立美育活动的评价框架:制定一个全面的评价体系,评估美育活动的效果,如学习成果、参与度、满意度等。这些标准可以帮助机构监测和提升活动质量。

多源反馈系统:引入教师、学生、家长以及社区成员的反馈,创建一个多维度的反馈机制,以获得活动的全面评价。

周期性审查和调整:定期对美育活动进行审查,并根据反馈和评估结果进行必要的调整,以确保活动始终保持高效和相关性。

(2)指标研制的创新

定制化发展指标:根据不同地区和文化背景,发展具有地方特色的美育指标,考虑到区域内的文化多样性和资源可用性。

全面的发展指标:确保指标体系涵盖认知、情感和心理等各方面的发展,这有助于全面评价青少年的美育成效。

动态更新指标:随着社会文化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定期更新和优化美育指标,保持其时代性和前瞻性。

(3)考核方向的多样化

在考核中重视学生的实践操作和体验反馈,而非单一的技能或知识考核。通过展示、表演、创作等形式来考核学生的美育学习成果。通过长期跟踪学生的发展轨迹,评估美育活动对学生长期发展的影响,从而更准确地掌握美育的长期效益。运用数字化工具和平台进行考核,比如通过在线展览、电子作品集等形式,使考核更加灵活和多元。

(4)具体实施策略

与教育部门、文化部门、社区和私营企业合作,共同开发和推广美育项目。利用数字媒体和互联网技术提供在线美育课程和互动平台,扩大美育的覆盖范围,特别是在偏远或资源匮乏的地区。利用公园、图书馆、博物馆等公共空间进行定期的美育活动,如艺术工作坊、展览和公众艺术项目。

通过这些创新措施,可以有效推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中青少年美育工作的深入发展,不仅提升活动的质量和效果,还能激发青少年的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能力,最终促进其全面发展。

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的需求促使我们必须全面加强和改进青少年教育工作。这就需要在公共文化服务领域坚持以美育为手段来培养人才、以文化涵养人心,从而提升学生的审美观念和人文素养。充分利用人类文明的卓越成就和中华美育的深厚思想,从自然界、社会生活和文化传承中汲取丰富的营养,为青少年提供充足的精神滋养。这样,不仅能够提高青少年的审美能力和创造力,还能够塑造他们的精神品质、道德素养和思想境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接班人。

撰稿 | 葛翰森 清研集团文化创意研究部研究员

编辑 | 扆国超

图片 | 网络

清研智谈

清研智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