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欧洲历史上,从路易十四雄起成为“太阳王”,到普法战争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约200年左右时间里,法国成为了欧洲大陆的霸主式强国,长期具有支配性地位。而同时期的英国虽然是全球海洋性强国,但天然短板却对大陆的干涉能力不足,因此对于欧陆强国只能取平衡之势而不足以代替其霸权。至于其他如奥地利、普鲁士、西班牙、荷兰、意大利、瑞典等主要欧陆国家,或政治保守战略狭小,或陷于分裂实力不足,或国力衰退无缘竞争,都不足以撼动法国的地位。

另外,欧洲领土最大、人口最多的沙皇俄国从来没有服气过法国,但其因为政治、宗教、地缘等因素,在欧洲是被边缘化的,且在科学技术和统治方式上也比较落后,因此除了拿破仑战争结束后充当了一段“欧洲宪兵”外,从长期看是作为一个重要的平衡力量,却左右不了欧洲大陆的形式。

法国的国力在拿破仑一世(下面简称拿一)时达到顶峰,不但武功能够降服列强,其文治也揭开了欧洲历史新一页,沉重打击了腐朽保守的君主制度,为民族国家兴起奠定了基础。然而拿一自恃其欧洲历史四大名将之一的军事天才,漠视了战略上的张驰有度,穷兵黩武过甚,四面树敌,导致国力不能支撑其征服野心,终于遭到反噬而黯淡下台。尽管如此,作为近乎全能型的不世出天才,以及为推动社会进步而作出的巨大贡献,拿一仍然受到了后世的高度崇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重点就来了。老拿破仑谢幕30多年后,其侄子小拿破仑上场了,妄图复制他大爷纵横捭阖的历史伟业,中间演出了许多滑稽故事,最后却闹了个鸡飞蛋打一场空。此人,便是法兰西第二帝国的创建者拿破仑三世(下面简称拿三)。

拿三是拿一小弟弟路易的儿子,从小继承家族的光辉和野望,却又横遭旧势力的打压,四处漂泊,屡遭牢狱之灾,在40岁前还一事无成。不过拿三的想象力很丰富,构思出了自己的一套思想体系,并在牢狱中将之撰写完成,这就是曾经蜚声欧洲的“波拿巴主义”。

1848年,这个激荡欧陆的革命年代,给了不惑之年的拿三以天赐良机。他许诺重建秩序和国家声威,并受到其大爷遗留在历史上的光辉庇佑,从而赢得了旧贵族遗老、新兴资产阶级和底层民众的广泛支持,因而以压倒性优势当选总统。

拿三上台初期搞得还相当不错,实践了“波拿巴主义”的部分理念,实施温和的经济政策,使产业加速向现代化转变,确保了国内经济的繁荣发展。在经济向好的基础上,拿三野望膨胀,以一系列倒退手段清除政治上的离心因素,终于又一次将法兰西变成了帝国。尽管拿三仍以经济改革手段来争取国内的支持,但他的治理方式同其大爷拿一相比,却是印证了什么叫做东施效颦,抽去了后者最重要的进步内核,便也只能扮演一个一时得志的滑稽政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加了一个“更”字的是,拿三时期的法国不具备拿一时期的无敌军力,却又强行争霸,于是出现了四处放火的热闹局面。如联合英国在克里米亚大打出手,将俄国暂时撵出了欧陆争霸圈;持续打压奥地利,为普鲁士和意大利的统一创造了重要条件;覬覦吞并比利时和卢森堡大公国,激起了英国和德意志邦联的愤怒;开拓海外殖民帝国,对非洲、印支、北美、中国、朝鲜、叙利亚、墨西哥等发动殖民战争或军事干涉,虚耗国力却收效不大,并同英、普、奥、俄、美等国都生产了严重矛盾等。

在对外关系上,拿三习惯于毫不犹豫地使用武力,但往往与战略价值背道而驰。法国背海面陆,地缘优势明显,只要同英国协调好关系,并维持欧陆各国的互相牵制局面,便能坐收渔利,伺机争霸。然而拿三却是不分主次胡乱开火。如俄国距离法国遥远,缺乏直接利益,却跑去打克里米亚战争,得好处的只能是要维持印度-地中海战略通道的英国,而使法国不得不同俄国对抗;在德意志和意大利处处打击奥地利的利益,却看不到奥地利对法国并无战略上的威胁,而忽视了普鲁士坐大后的隐患,也不能从首鼠两端的意大利拿到实质收获;外交愚蠢却狂妄地想为“欧洲新秩序”奠定领土基础,提出包括恢复波兰、奥地利吐出威尼斯、德意志邦联领土互换、俄国割让芬兰给瑞典、瓦解奥斯曼帝国以补偿俄国、法国自己吞并莱茵河西岸的德意志领土等“一揽子”方案。这一结果根本不会产生什么“欧洲新秩序”,相反却得罪了欧洲列强,消极点是坐看法国的笑话,积极点甚至会产生下一个反法联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就是在这种焦头烂额的地缘战略环境下,拿三还给自己加上了最后一根稻草。在政治外交失败,无视普鲁士成长起来的军事动员能力,又被自己鼓动的民意所裹挟的被动情况下,企图以一场军事冒险来教训俾斯麦的狂妄。结果也都看到了,普法战争法国大败,拿三当了俘虏,法兰西第二帝国覆灭,德意志完成了统一伟业,欧洲走了一个女管家来了一个男主人。

结论:拿三用精彩表演证明了自己,虽非全无可取之处,但终归是一个有表演天才的野心家,坐上火箭也追不上他大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