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80年代的中越边境老山轮战期间,解放军先后有7个陆军军(集团军、师)开赴老山前线,英勇顽强,艰苦奋战,反复同越军过招,演出了轰轰烈烈的战争传奇。在这一过程中,济南军区第67军参战一年时间,仗打得最多,歼敌最多,伤亡也最大,属于典型的啃上硬骨头的部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67军是北方部队,官兵以北方人为主,对于中越边境的地形、气候、饮食、水土等适应起来都比较困难,更加显得作战不易。越军也是欺生,1985年5月第67军刚上阵地,越军就发动了加强团级反扑,双方搅杀激烈,反复争夺,连续上演5.31、6.11等著名大战,在军史上都记下了鲜明的一笔。

从5月一直打到9月,第67军经过几次挫折,终于站稳脚跟,适应了战场环境,越打越好,扭转了初战以来的被动局面。击退越军反扑后,9月8日、9月23日,第67军趁势组织了两次出击作战,都取得成功。12月2日,第67军又组织加强营级兵力,在强大炮兵火力支援下,同时对老山地区越军据守的7个高地出击。这也是第67军上老山后规模最大的一次出击拔点作战。

此次出击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41高地。该高地是一座石头山,高100多米,山坡陡峭,石壁矗立,藤萝缠绕,有很多岩洞和石缝,地形复杂。越军派了一个排守卫该高地,利用岩洞等有利地形建构工事,配备各种火器,多贮物资,准备长期坚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攻击141高地的是第67军199师步兵597团一支突击队,分成四个梯队,乘凌晨天黑秘密接近141高地前沿,占领进攻出发阵地,隐蔽待机。到了早晨,战场浓雾密布,我军炮兵群突然对141高地及周边敌阵地发动火力急袭,10分钟发射上千发炮弹,摧毁了阵地上敌人工事一部,打得越军缩在岩洞中不敢出来。

与此同时,我突击队迅速前进,一举冲上141高地,采取小群多路战术,互相配合,分头攻打敌人据守的各火力点。其中高地西侧断崖上有一个岩洞,地形隐蔽坚固,由越军一名副连长指挥,其机枪火力严密封锁了上山通道,对我突击队威胁很大。

我一个突击班向西侧岩洞进攻,遭到敌人机枪和炮火猛烈打击,先后伤亡7人。班长全身多处中弹,双腿、胸部、右臂都严重受伤,血流满身。他几次昏迷过去,醒来后就强忍剧痛坚持爬行,一米一米向前方断崖接近,身后留下了一条血染的道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久,突击队又有一个组前来支援,几经冲锋终于进至西侧岩洞悬崖下。这段悬崖高3、4米左右,光溜溜直上直下,没有可以借劲的地方。这时身负重伤的班长爬了过来,顽强地跪起用身体抵住石壁,让战友们踩着他爬上去。此时战机紧迫,没有时间想别的办法,战斗组长和其他战士只好眼含热泪蹬上班长的身体,尔后继续搭人梯向悬崖上攀登。他们终于翻上断崖,互相配合接近岩洞,用手榴弹和炸药包连续爆破,全歼了洞内之敌,击毙越军副连长,扫除了一个主要障碍。

战斗结束后,战斗组长带人下山寻找班长,在断崖下发现了班长的遗体,他因流血过多已经光荣牺牲了,年仅22岁。战后,这名烈士被上级追记一等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