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中,久疏战阵、缺乏经验的几十万解放军出境作战,在计划、组织、指挥、侦察、协同、战术、后勤等方面都存在不少短板,因而遇到了很多难以预测的困难,并付出了不少血的代价,教训沉重。

自从我军建军以来,就很重视侦察情报工作,在部队各级中设立了不少侦察单位,在历史上也取得了很多优良战绩。如电影《侦察兵》、《渡江侦察记》、《奇袭》、《林海雪原》等都取自真实的战争原型,充分显示了我军侦察兵的风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到了1979年对越自卫反击战的时候,由于多年军队建设上的短板,普遍出现了训练不足、业务不精、人浮于事等问题。反映到侦察兵建设上也是如此,虽然各级部队中仍编制有若干侦察单位,如步兵军、师有侦察连,步兵团有侦察排等,但原来侦察兵素质精干、敢当尖刀、孤胆作战的成功经验已经消磨大半,对于侦察兵的培养、指挥和使用上都出现了严重问题。

自卫反击战打响前,上级制定了组织步兵、炮兵、坦克和摩托化车辆协同编成,实施大纵深穿插、大迂回包围、全歼守敌一个师至几个团的宏大作战方案。这还是当年解放战争大兵团打歼灭战的作战思维,却对越北边境地区较为复杂的地形、敌情、民情、气候等情况缺乏仔细研究,组织准备严重不足,这就加大了战争中遇到的困难。

如对侦察兵的使用,没有发挥其兵种特点和作战长处,而是除留部分担任警卫任务外,其余像使用步兵一样,将各军师团的侦察连排集中整编成若干支侦察大队,规模为营至加强营级,配备普通步兵武器,深入敌后打穿插,抢占要点,断敌后路,配合主力部队围歼越军。对于关键的敌工侦察领域,没有重视侦察兵的作用,过于依赖上级通报进行判断、定下决策。如此一来,把侦察兵当步兵用,自然会出现较大消耗,甚至是失利战斗,在兵种使用上实在得不偿失。

如东线高平战场,广州军区第41军123师侦察大队由一名副师长率领,奉命向省会高平西侧约7公里的扣屯穿插,占领要点,组织防御,切断高平敌军西退原平和南退太原的通路,配合南北集团主力全歼高平之敌346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月17日战斗打响后,我侦察大队秘密出境,沿山地丛林中的小路向纵深穿插。然而沿途遇到越军阻击,不得不辗转改道,耽误时间。加上地形复杂、路线不熟、上级命令多变和通信联系不畅等因素,侦察大队行动较为缓慢,且出现前后掉队脱节情况,对完成任务产生了很大的不利影响。

2月20日凌晨,副师长率领侦察大队前卫连摸黑疾行,距离扣屯仅十余公里。此时若沿小路穿插,虽然会耽误一些时间,却比较安全。但副师长考虑到军情如火,刻不容缓,遂令全连沿公路跑步前进。如果顺利的话,中午前当会到达扣屯完成穿插任务。然而这条公路是高平以北的生命线,越军层层部署了兵力拦截阻击,可谓凶险重重。

拂晓左右,战区浓雾弥漫。侦察连穿插到无道村附近公路的时候,被埋伏的越军发现,遭到交叉火力猛烈袭击。侦察连并无战斗准备,事发猝然,看不到敌人的位置,加上连日行军非常疲惫,根本无还手之力,队伍被打散,伤亡较大。副师长也身负重伤,滚倒在路边水沟里动弹不得。现场情况严重,如果天亮后越军下来打扫战场,发现了副师长,就可能爆发一个大新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危急时刻,穿插到附近的123师367团一部闻讯赶来,坚决组织火力压制敌人,并出动多路人马冲上公路救援。经过几个小时激烈战斗,终于将副师长和侦察连剩余人员抢救出敌人伏击圈,尔后共同前往扣屯与穿插主力会合。

这次战斗教训深刻,问题发生在我军侦察部队身上,作为侦察兵的基本素质、应该具备的警惕性都哪里去了?对越自卫反击战打出了很多问题,对于我军后来的现代化建设起到了相当大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