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分享不同乐器的调试技巧

底鼓

底鼓是一首歌曲里最重要的部分之一,因为它推动着节奏向前进行。这里我们讨论如何处理常见的三种底鼓:

第一种称之为“80年代蓬头底鼓”,其声音特点:强而有力、富含中频、含有重击的“砰”声,而想得到这种比较怀旧的底鼓声音,可以先过滤掉60Hz以下的频率,然后根据情况在78Hz-84Hz提升3dB到6dB(Q值大约为1),使之听起来象是敲在胸膛上。接下来在1.5-2.5kHz提升大约6dB来增加“砰”声(Q值在1.5-2.5比较适合),最后在120Hz降大约4dB(Q值1.0)。

第二种是摇滚底鼓,通常可在120Hz-240Hz提升4dB或更多来得到这种声音,还需要过滤掉1.5KHz以上的所有频率,有时候可能需要在80Hz略降低1dB-2dB、在60Hz略提升2dB-3dB。

第三种是现在常用的底鼓:比较空、有摩擦声,想得到这种声音,可以过滤掉100Hz以下的所有声音,在125Hz提升大约3dB,在250Hz-350Hz提升大约4dB。然后过滤掉2kHz以上的所有频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军鼓

目前有两种使用最广泛的军鼓类型:一种紧凑、有力,另一种松散、比较长(通常用于ballads风格的歌曲)

首先,任何军鼓都不需要150Hz以下的声音,所以把它们过滤掉。军鼓的中心频率通常在1kHz附近数百Hz的频段内,所以在这一频段提升3dB-6dB通常会非常有益。

对于紧凑型军鼓,可以尝试分别提升中高频(5KHz附近)、部分高频(8KHz-9KHz),提升量可以从3dB开始逐渐上升,左右变化一下提升的频点直到得到理想的效果。过滤掉250Hz以下、11KHz以上的频率会使这种军鼓听起来很舒服。

对于松散型军鼓,需要在低端(250Hz附近)进行一些提升,通常提升6dB左右。高频不用象紧凑型军鼓那样大幅提升,但在7KHz附近略作提升通常会有益处,再往上的频段可以过滤掉。关键是中频,先把提升的频点在800Hz-2KHz之间移动,找到那个能引起共鸣的频点,然后调整一下提升的幅度和Q值。对于这种军鼓,往往需要加上启动时间,较长的压缩、较重的混响来与之配合。

对于这些富含高频的鼓件,可以降低4KHz以下的频率,根据情况提升高频区(10KHz-14KHz)大约3dB。

沙锤、手铃

声音要求明亮并且贯穿高频区,对于沙锤,通常可以过滤掉2KHz以下的所有频率,略提升高频,比如在9KHz提升6dB。

手铃要略带叮当声,所以过滤掉800Hz以下的频率,在1.5KHz或2KHz提升4dB,在7KHz略作提升。

电吉他

与钢琴一样需要根据整个作品的配器来决定处理方法。如果只有一轨电吉他外加鼓与贝斯,可以让电吉他听起来响亮;如果有好几轨电吉他,另外还有钢琴、电钢琴、打击等乐器,就必须让电吉他在频谱中占据合理的位置,从而融入到音乐中。

对于第一种情况,只要不与贝斯发生冲突,可以尽可能的响亮,针对只有一个吉他手的小型摇滚乐队,会尽可能提升电吉他的低频,通常会在160Hz提升3dB以上,同时注意与贝斯相融合。另外根据电吉他的声音特点可以在700Hz-800Hz稍作提升。有时需要突出中频,可以在3KHz附近提升。如果想要得到那种压碎般的声音,可以在高频区(7KHz)提升6dB左右。同样,把不需要的低频和高频过滤掉,但要仔细听,以免过滤掉有用的泛音和谐音。

对于第二种大型乐队的情况,假设还有另外两把电吉他。首先过滤掉200Hz以下和9KHz以上的频率,重点是中频,需要通过扫频来判断哪些频段需要提升、哪些频段需要衰减。通常提升4KHz、衰减6KHz能取得好的效果,但有时却正好相反,主要取决于作品的整体要求。对于有多把电吉他同时演奏的情况,要确保其声音略有不同,否则听上去会非常刺耳。

木吉他与弦乐

对于不同的混音作品,木吉他的均衡处理会有极大的不同。

一个与鼓、贝斯、钢琴、电吉他、打击乐以及大量人声一起演奏的木吉他均衡处理。需要过滤掉了90Hz以下的所有频率,在360Hz做少许提升。在中频、高频作了相当大的提升:在2KHz提升了10dB,在7.1KHz提升了9dB,这样处理后木吉他听起来会比其他乐器都要明亮了。而对于除了木吉他外只有人声、少量打击乐器。

为了使木吉他听起来更饱满,可以把低频过滤点降低到了43Hz,在166Hz提升了3.4dB。中频提升点放到了3.1KHz,只提升了7dB,用更平滑的均衡曲线在高频区(7.1KHz以上)提升了9dB。

弦乐的均衡处理与木吉他非常类似,在乐器很多的音乐里,通常要过滤掉大部分低频,然后在中高频(7KHz)提升大约4dB,最后也许会在高频区(10KHz)做一下提升来增加一些空气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