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定“七国之乱”,成功加强中央集权的汉景帝,少年时做了一件事,那就是失手打死了吴国的太子刘贤。

年轻气盛失手打死人,还是皇亲国戚,这对汉景帝来说绝对是人生的一大污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刘启拿棋盘砸死吴国太子

事情是这样的,当时汉文帝还在位,吴国的太子刘贤进京朝见汉文帝,因此有机会见到了还是太子的刘启

两个少年一起饮酒、博戏。

要知道刘启是皇太子,除了他爹汉文帝,身份地位要属他最尊贵。

宫里人都很会看人下碟,和皇帝、太子下棋,谁都会自愿输掉,这都已经成了默认的“潜规则”了。

在官场、宫里混久了的人自然是知道这个规则的,可初出茅庐的吴国太子刘贤,一点都不懂人情世故。他行为轻佻、争强好胜,在和刘启下棋的时候故意争棋路,这样的行为惹恼了刘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启是皇太子,而刘贤不过是一个藩国的太子,这样嚣张,刘启一气之下拿起棋盘就朝着刘贤的脑门上砸了过去。

不知天高地厚的刘贤遭到了“社会的毒打”,且后果不轻,小命丢了。

刘启下手没轻没重,把人给打死了,但他是储君,年轻气盛且不是故意的,所以没受到什么处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但人家刘贤也是吴王的宝贝儿子,平时在家里也捧着惯着,这下小命都丢了,吴王刘濞不愤恨才怪!

刘贤被刘启打死了,按理说作为父亲的刘濞要为儿子讨回公道,可君臣有别,刘濞再怎么心痛和不甘心,他都不敢和汉文帝叫板!

所谓“君叫臣死臣不得不死”,刘濞这份委屈是不受也得受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2、吴王刘濞举兵叛乱

吴王刘濞的儿子刘贤死后,朝廷送刘贤的灵柩回去安葬,灵柩到达吴国,吴王恼怒地说:

“天下同宗,死长安即葬长安,何必来葬为!”

吴王的意思是死在长安就葬在长安得了,何必送回来恶心我呢!

其实这是气话,毕竟儿子死了还不能讨个说法,实在是气得很!

从这之后,吴王渐渐失去了藩王的礼节,声称有病,不去朝见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朝廷知道了吴王因为儿子的缘故才这样,就拘留和审问吴国的使者,吴王很害怕,渐渐地就有了谋反的念头!

后来,吴王派人代替他去长安行朝见之礼,汉文帝再次追问吴王不来的原因,使者说明情况,希望皇帝不要追究吴王的过错。

汉文帝释放了使者,还赐予吴王几案和拐杖,表明吴王以后都不必来朝见。

吴王谋反的心思渐渐又消失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国内有炼铜、制盐的财源,所以不向百姓征收赋税,百姓也不必为官府服役,其他郡国要来吴国捉拿流亡的人,吴国就阻止不交出去,就这样持续了四十多年。

晁错多次向汉文帝上书说吴王的过错,觉得可以减少他的封地,但汉文帝一直不忍心,等到汉景帝刘启继位后,晁错上疏《削藩策》指出:

“今削之亦反,,不削亦反。削之,其反亟,祸小;不削之,其反迟,祸大。”

汉景帝下令公卿、列侯讨论晁错的建议,没有人敢反驳晁错,只有窦婴一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等到楚王刘戊来京朝见,晁错指出楚王在薄太后服丧期间淫乱,要求处死他。汉景帝免了楚王的死罪,收了楚国原封地东海郡。

另外,赵王被剥夺了常山郡,胶西王被剥夺了六县之地。

吴王刘濞怕朝廷剥夺没有止境,就打算举兵叛乱,他派中大夫应高去游说胶西王刘卬,并亲自和刘卬当面约定起兵事宜。

等到朝廷吴国会稽郡、豫章郡的文书送达,吴王刘濞首先起兵,之后胶西王、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楚王、赵王也都起兵叛乱,这就是汉朝是有名的“七国之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七国之乱”过程如何?结果如何?

七国以“清君侧”的名义发动叛乱,军队在叛乱初期进展顺利。

汉景帝知道此事后,和御史大夫晁错商量对策,晁错的意思是想让汉景帝御驾亲征,但袁盎向汉景帝献策,希望汉景帝诛杀晁错,达到七国的目的,让他们主动退兵。

汉景帝采纳了袁盎的计策,派他出使吴国,然后将晁错腰斩于市。

可晁错被杀后,七国并没有停下叛乱的脚步,反而觉得汉景帝软弱,吴王甚至自称“东帝”和朝廷分庭抗礼。

汉景帝这时候才下决定以武力镇压叛乱,他派周亚夫率领各大将军领兵抵御吴、楚联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吴楚联军东进,行至梁国,遭到梁王刘武的抵抗,刘武向朝廷告急,可周亚夫认为吴、楚联军声势浩大,正面难以对决。

周亚夫献策说让梁王用军队拖住吴、楚主力,寻找机会切断对方的粮道,吴军断粮夜里偷袭周亚夫军营,被周亚夫打败。

吴、楚联军就这样溃败,吴王刘濞被东越刺杀,而楚王刘戊自杀而亡。

至于胶西王、胶东王、淄川王围攻齐都临淄,三月不下。汉将栾布率军进逼,三王便退兵回到封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后,胶西王自杀而死。胶东王、菑川王、济南王也都伏法被诛。

“七国之乱”落下帷幕,仅仅三个月内,汉景帝终于通过削藩,加强了中央集权,只是可惜了晁错,舍了性命才换来汉景帝皇权的巩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