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听到一些房企为了缩减开支的政策,已经不是“勒紧”而是“勒断”裤腰带”过日子了。食堂、餐补、交通补助、住房补贴、话费补贴,甚至连厕所的手纸和瓶装矿泉水都美其名曰:“优化”了。

更有甚者,连正常的差旅费,公车私用的油费过路费都取消了,这不是摆明了让员工在降薪裁员的困境下,还要自掏腰包来支持工作吗?

听说有的房企为了省钱,连公司卫生间的手纸都取消了。哎,这不是让员工在“方便”之后,发现“纸”到用时方恨少,转而心生不满吗?这种做法真的能培养员工的成本意识吗,还是只会让他们私下里对公司心生怨言?

还有房企在内部培训时,居然连瓶装饮用水都不提供了。员工在口干舌燥中,怎能专心听讲,吸收培训内容呢?

员工不仅经历着 降薪裁员, 面临着失业的风险,还要承担更多的经济压力,真是雪上加霜。

这种做法,真的合理吗?

我理解行业利润在变薄,企业需要有节约意识,降本增效成了当下行业最主要的工作。但是,节约并不意味着要剥削员工的利益。企业应该通过合理的方式来节约成本,比如优化采购渠道、提高生产效率、减少不必要的浪费等,而不是简单粗暴地取消员工福利,甚至转嫁费用给员工。

这种极端的节约措施,不仅可能降低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归属感,还可能影响企业的形象和声誉。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要想留住人才,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和创造力,就应该注重员工的感受和需求,给予他们应有的关怀和尊重。

1

省钱要省到点子上

说到省钱,大家可能首先想到的是日常生活中的小细节,比如少买一杯咖啡,或者节省用电。但对于企业来说,省钱可是一门大学问,特别是在当前这个经济环境下,每一分钱都得花在刀刃上。不过,省钱也得省到点子上,否则就是白忙活一场。

大家都知道那个80/20法则,就是说,大部分的结果往往来自于少数的原因。这在成本控制上也同样适用。80%的浪费,往往就来自于那20%的失控。

有些企业为了省钱,连厕所的手纸、会议室的瓶装水都给省了。说实话,这种做法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些小开销在整个管理费用里根本就是九牛一毛,何必在这儿斤斤计较呢?

管理费,说白了就是企业为了运营而花的钱。这里面,人工成本才是大头。所以,企业要是真想省钱,就应该从提高组织能效、优化人员配置上下手,这才是治本之策。而不是盯着那些小打小闹的办公费,那样只会让人感觉像是捡了芝麻丢了西瓜。

企业运营就像是一个大家庭过日子,得会精打细算。但算账也得算到点子上,不能为了省几个小钱而误了大事。所以,省钱要省到关键处,这样才能真正达到节约成本、提高效益的目的。

2

省钱其实是要会花钱

在商业世界里,省钱并不总是通过简单的削减开支来实现。有时候,适当地增加投入,反而能带来更长远和更大的回报。这其实是一种智慧的投入产出策略,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价值。

想想看,如果我们一味地追求成本最低,可能会损害产品或服务的质量,进而影响客户满意度和品牌形象。这样一来,虽然短期内看似节省了成本,但实际上可能损失了更多的潜在收益。

如果增加一些投入能显著提升产品的价值,并且这种价值能够被客户所认可并愿意为之付费,那么这种投入就是非常值得的。比如说,在房地产开发中,如果多花一点钱在设计和材料上,能打造出一个更舒适、更美观的居住环境,那么客户很可能愿意为此支付更高的价格。

同样地,人力资源也是企业宝贵的资产。在市场环境日益复杂多变的今天,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显得尤为重要。因此,企业在员工培训上的投入,实际上是一种长远的投资。通过培训,员工能够掌握更多的技能和知识,提高工作效率和创新能力,从而为企业创造更多的价值。

此外,薪酬和奖金制度的合理设计也是激发员工积极性的关键。如果企业能够根据不同员工的贡献和能力来制定差异化的薪酬政策,那么就能更好地激励那些真正有价值的员工,让他们更加努力地为企业工作。

花钱并不总是坏事,关键是要看这笔钱是怎么花的。如果我们能够运用智慧的投入产出策略,适当地增加投入以换取更大的回报,那么这样的“花钱”实际上就是“省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3

不返工,反而是真正的节约成本

现在的企业环境啊,人力成本是越来越高了,低效率的工作方式那就像是在偷企业的利润一样。那怎么办呢?

答案很简单,就是把事情一次性做对!避免返工。

为什么我们总是返工、变更,还有那些无效的成本?说白了,就是团队和个人的能力问题。所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那才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

有人可能会说:“哎呀,说得容易,做起来难啊!”没错,是难。但是,难就不做了吗? 当然不是!我们要迎难而上,通过培训、学习、实践,来提升员工的能力和素质。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一次性做对,才能真正地节约成本。

就比如说房地产开发吧,各部门之间得高效协作才行。别再抢工程时间了,多抢抢内部协调、设计、销售和审批的时间吧。这样,我们才能把事情一次性做对,避免那些错漏碰缺,减少返工。这不就是最大的成本节约吗?

而且随着利润率逐年下降,人力成本占比逐年升高,我们更得追求能效了。这不仅能倒逼企业改善管理、打破部门间壁垒、提升效率,还能让员工更加科学、高效地做事。这不就是我们想要的吗?

将事情一次做对,不仅是为了节约成本,更是为了提升企业的整体运营效率和质量。这样,我们的企业才能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

4

省钱也是一种能力

在当下这个资源日趋紧张、竞争愈发激烈的时代,省钱早已不再是简单的节俭行为,而是一门需要精心计算和策略布局的艺术。节约成本和提高收益是相辅相成的,这其中的关键在于如何进行精准的成本效益分析,从而做出最有利于长远发展的决策。

管理红利时代的到来,标志着企业和个人都必须从依赖资源转向依赖能力和本事。这一点在房地产行业尤为明显,曾经的土地和资源红利逐渐消退,如今更多的是考验房企的运营管理、市场洞察以及风险控制能力。

对于个人而言,亦是如此。单纯依靠外在条件或资源不再是长久之计,唯有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才能在变革中站稳脚跟。

省钱不是目的,而是提高效益的一种手段。在进行成本节约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每一项节约措施都应该基于成本效益分析的结果来取舍。

这种分析能力,实际上就是一种省钱的能力,也是企业和个人在管理红利时代必须具备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行业的周期性波动和市场的不确定性,房地产行业需要共克时艰,这不仅仅是对企业的挑战,也是对每一个从业者的考验。只有那些能够精准把握成本与收益关系,不断提升自身能力的企业和个人,才能在这个时代中脱颖而出,实现可持续发展。

点击下图,了解详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