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清朝,有一种别致的称呼,叫“红顶商人”。

在中国旧时,商人身份向来不高,然而但是若能愉快地与官方合作的话,那么这类商人不管在商场,还是官场都可以游刃有余地为自己争取更多的资源。而这类商人在清朝便被称为“官商”。当然,人们也会亲切地叫他们“红顶商人”。

所谓红顶,便是清代官帽上那红色顶戴,亦可视为权势的代表。在清代,“红顶商人”的代表人物便是胡雪岩。

但是你可知道,在清末还有一位外国传教士也被冠上“红顶洋人”的称呼,而他就是在19世纪90年代担任清朝政府顾问,来自于美国的福开森。

这位出生于加拿大的美国人,在1887年带着新婚夫人来到中国。准备以自己自己的一腔热情将当时在美国基督教界流行的“社会福音”播撒在这块神秘的东方大地上。

来到中国的福开森在南京边传教边授课,他的业绩得到了美国教会的肯定。于是,1888年在美以美会会督的建议下,福开森在南京设立了一所西式大学。大学以“融汇中西文化精神”为宗旨,取名汇文书院。汇文书院算是中国最早的大学之一,在福开森的管理经营下,扩建为金陵大学,也就是如今南京大学的前身之一。

1896年在洋务派大臣盛宣怀在督办南洋公学(上海交通大学前身)时,邀福开森参与建校并担任教务总长。而就是这次合作之后,福开森与清政府展开了紧密友好的合作,并被誉为“红顶洋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中国的这些年,福开森除了传教办学,作为清政府的顾问外,他还有一项尤其热衷的个人爱好,那就是收藏中国的文物和艺术品。他在中国数十年,除了会说一口流利的中国话外,更是精通国人的相处之道,了解中国的文化艺术史。在琉璃厂的各大古董店里时常都会出现这位“洋大人”的身影。据说,他在琉璃厂的博韫斋还曾有这么一段小故事……

1912年,刚开业不久的博韫斋果不其然就迎来了这位痴迷中国古董的“洋大人”福开森。那天他穿着一身长袍马褂,脚踏千层底布鞋,乍一看活脱脱就是一位中国老大人的形象。

琉璃厂玩古玩的人大多都认得他,知道他素来大方,只要你的东西是正品,他从来不还价,更不会赊账,所以古董商们都喜欢与他打交道。所以一见人来,博韫斋的经理杨伯衡连忙迎上前,躬身问候:“福大人好。”

福开森的客套也相当的接地气:“买卖开张,我祝贺来迟,还请见谅。”一番寒暄后,便直接进入主题,杨伯衡取来一件郎窑牛血红油锤瓶给福开森看。这瓶子那深艳的色泽如初凝的牛血一般猩红入眼便是相当的大气高贵。据传这郎窑属清代工艺最讲究,难度最高的官窑,要出一件成品都是相当不易的,只是如今已失传,使得其藏品在古玩界价位相当高。曾有民间俗语称“家有郎红,吃穿不愁。”

只是杨伯衡虽知这郎窑,却不擅长鉴定,只是见福开森来了便将这看起来成色上好的瓶子推荐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福开森也是大气,直接说“就听你一句话,你说他是真的那么我就买了。”

这杨伯衡其实也摸不太准,只不过既然开口了也不好说自己手上是假货吧。于是略带几分心虚地说“我就看东西是真的才推荐给福大人,不知道您可相信我的眼力?”

那福开森连称相信,让杨伯衡报了个价,爽快地付钱带走东西。

不料,一个月后杨伯衡被人叫到福开森家中,才知道那瓶子是赝品。被一番训斥后,杨伯衡窝了一肚子火,退了钱,带着东西回去了。

本以为福开森再不回上博韫斋了,结果第二年博韫斋收了一堆宋钧窑鸡心杯。那杯子是宋钧窑的贡品,入手小巧,器型完美,釉色美艳如飘荡的彤云。这消息一传开,引得各方藏家都纷纷表示想入手这只小杯子。

得知消息的福开森又不计前嫌的亲自上门,要看那宋钧窑鸡心杯。赏玩一番便开口询价。只是折回杨伯衡却不太想卖给他了,只是也不好得罪这位收藏界的人物。只好委婉说这杯子还需要进一步鉴定再出手,毕竟杨伯衡表示“不想再卖出赝品了。”这话在福开森听来略显尴尬了些,便也不再多说什么了。

福开森前脚刚走,随后翰林学士京师大学监督袁励准就来了。这位大学士也是书法文物收藏界的名人了,尤其对宋元名器相当有眼力。袁老一见那对鸡心杯就爱不释手。得知福开森刚走就遗憾道“福开森是给美国博物馆买古玩,他们不差钱,我可竞争不过他们啊。”

不料杨伯衡却说“他钱再多我也不卖,您老如果喜欢就拿去吧。”于是,袁励准以4000银元收下了那鸡心杯。如今,那对鸡心杯依旧安然立在天津博物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实这故事一方面说明了福开森对中国文物的喜爱,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国人对他的戒备之心。

如今流落在国外的大量中国文物中,虽然有不少是在战争时期被列强掠夺出国的,其实还有一大部分是经由当年来中国的洋人之手,花钱买下的。这也足以证明中华数千年的文化的魅力。

其实关于福开森小约还是有必要澄清一番。福开森在中国数十年虽然为美国博物馆收购了不少珍贵的藏品。但是在福开森离开中国前,他却将自己的大量藏品无偿的捐赠给了他创办的汇文书院,也就是如今的南京大学。而今福开森捐赠的藏品被保存在故宫博物院和南京大学博物馆中,其中许多的藏品都具有相当高的价值。他还参与了故宫博物院的建立,并成为文物鉴定委员会中唯一一名洋委员。

可见,在中国生活奋斗了60年,福开森的心早已融入了这片东方神秘的大地上了。而对于中古文物,他付出的是无私的真爱。这样的“红顶洋人”,必须红!

由此可见,中华文化的同化能力,我们一定要有充分的自信,这是中华民族的核心竞争力,也是中华民族传承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