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9年3月5日,对越自卫反击战进入第三阶段。因我方作战目的已经达到,奉上级命令,30多万解放军统一组织,互相掩护,边清剿边后撤,准备胜利凯旋。

这一阶段,我方的考虑是安全把部队撤回来,同时尽量多歼灭越军,缴获敌人隐匿的物资,进一步扩大战果,破坏敌方的战争潜力。这时候就有一个问题,在前两阶段作战中,越军的一二线部队都已被我军歼灭或击溃,战区基本被我军控制,很难找到有组织顽抗的越军,那还到哪里去扩大战果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别着急,这可以扩大的战果还真不少。原来,我东西两线战场均属亚热带丛林山地,山地面积占到总面积的70%以上,到处是连绵的土山和独立拔起的石山,山上有很多岩洞和石缝,全山长满树木、竹林、荆藤、杂草等植被,山与山之间形成高低不一的峡谷,旁边间杂有小盆地与河床,谷间分布着一些稻田、甘蔗田等耕作地,山谷田边溪涧纵横,水网密布,然而供人车通行的道路却很少。

在这样的地形环境中打仗,大部队展开和机动都比较困难,但要是分散开钻山入林,眨眼间就没影儿了。说到这儿很多人应该看明白了。在前边的作战过程中,越军抵挡不住我军,或被歼灭或被打散,有不少残敌使出绝招,打不过就跑,边跑还边散,见洞就钻,遇草就藏,那是逃得飞快。开始的时候,我军主要是追着越军主力打,对这些残兵游勇没太重视。然而这帮家伙藏就藏了,却不老实,瞅冷子就会钻出来搞袭击破坏,给我方造成不少损失,非常难缠。

为了保障后方运输线畅通和占领区安全,我军也因敌而变,把大部队编组成数量较多的连排级分队,配备较强火力,将战区统一划分,各负其责,实行拉网清剿,从最外围四面一齐向中心推进,逐山逐洞逐水林搜索,将分散躲藏的越军搜出来,消灭掉。这个战法非常有效,打得越军狼狈不堪,无处可藏,只好一一覆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下面就介绍其中一个很小但却颇为典型的战例。

在东线战场,我广州军区某部队一个连奉命搜索一片山区,清剿隐藏的残敌。当搜到一处山垭口附近时,尖刀排战士突然发现前边有一个人正在慌张逃跑。他们一边开枪,一边高喊,一边追上去。然而前方山坡上草木茂密,这个人钻进去就不见了。排长赶上来,分析这一带地形复杂,山上岩洞很多,既然山下有人,山上肯定也藏着人。于是,他把全排以班组为单位展开,互相配合,从几个方向山上搜索。

搜着搜着,有战士发现一片被踩倒的草丛,大家仔细在附近寻找,果然发现一处很隐蔽的山洞。排长上来后,命令战士们将山洞围住,然后也不客气,用机枪、冲锋枪向洞口扫射。一边打,一边喊话,出来投降,缴枪不杀。然而打了几下子,里边啥动静没有。有战士生气了,说给我手榴弹,往里扔。还有战士说,手榴弹威力小,拿点炸药上来,把洞给他炸塌了!没想到这一下子起了作用,山洞里有人马上嚷嚷起来,说的是汉语,别炸别炸,我们出来投降!只见里边先扔出一支手枪,接着扔出一把匕首,再钻出一个穿军服的女兵,最后出来一个身着便装的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经过审问得知,这个男人是少尉军官,那个女兵是报务员。他们两人在这个山洞躲藏了好几天了,没吃没喝,受不了了。今天少尉摸出去想找点吃的和水,没想到被我军发现,跟踪追击给摸了洞。幸好这家伙是个军官,有个文化底,懂汉语,及时投降,总算是没让我军用炸药给闷在洞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