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楼市与国足、A股并称中国三大名骂,现在局面又变了。

国家队出手救股市,股市算是有了一个政策底,也算救了老胡。楼市的举措更多,政令堆成了山,一辈子也没见过如此多的政令,但楼市的塌陷并没有因此停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中指研究院数据显示,2024年1月份,TOP100房企销售总额为2815.3亿元,同比下降33.3%,较去年同期降幅扩大1.6个百分点。其中,TOP100房企单月销售额环比下降47.7%。这样的局面,不出大招怕是不行。

为什么说楼市必须救,这说的并不是个人观点,只是对政策的一种判断,是判断政策一定会救,因为地方财政的收入50%以上来自土地出让金;如果楼市塌陷,地方财政将全体入不敷出,要通过继续发行特别国债去维持正常运转。而且,二十年内,没有任何行业可以替代房地产,顶住土地出让金的巨大缺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问题是怎么救,拿什么救?

金融十六条很给力,支持的是房地产的流动性,《报告》甚至提出,不分国企与民企,一视同仁都要救,可见形势的严峻;但是,所有这些动作,正如哈耶克所言,计划的力量只能解决供应端,定义不了需求端;通过高负债支持开发商和地方财政,一定时间内可以支撑,但是,在一个较长的周期,如果销量注定出不来,那就是金融风险。现在一直强调底线思维,防止金融风险,就是底线思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年初央妈大手笔降低五年期贷款利息,这个力度前所未有,市场却看不出有什么反应。30年的贷款按一百万计,也就省了5万元,显然不够刺激,毕竟经济的大环境也不好,老百姓缺少对未来就业与收入的预期;相信,贷款利息还会降,但是,中国房地产的现实是,它已经严重地供过于求了,现在一年半销不出去的住房面积就有6亿多平方米,仅仅靠刚需,根本支撑不起房地产的天。

因为房地产的开发,并不是按市场需求设计的,而是按地方财政的支出的需求设计的;在房子具有金融属性时,价格上升,吸引的不仅仅是刚需,其中,有一半的销售是来自投资性消费,刚需只占了半个天。当房价不再具有上涨的预期时,投资性消费不但退出市场,而且会大比例增加二手房存量,直接冲击新楼盘价格。

在这种背景下,无论怎么刺激需求,即便货款利率降到2%,也不意味着可以回到2021年的销量,没有上涨的预期,吸引不了富人的投资性消费入场,楼市就不可能真正回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既然需求端已成定局,走出困局的途径还是在供应端。

斩断供应端,让需求奔跑,供求关系得到根本的修复,楼市才有可能出现上涨的预期,成为在大通胀中抗风险的商品。

所以,问题的根源在土地财政,问题的最终解,也只能是财政,什么时候地方财政能精兵简政,不再过度依赖土地转让金,大比例减少土拍,中国的楼市才有可能回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