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烦看官老爷们右上角点击一下“关注”,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感谢您的支持!

本头条号已与维权骑士签约,搬运必追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鲟鱼,被誉为“活化石”,在鱼类进化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拥有着丰富的生物学价值

本论文以井冈山地区养殖的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为研究对象,旨在探究不同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体组分、抗氧化能力以及应激反应的影响,以为当地幼鱼养殖提供合适的密度策略。

鲟鱼养殖业在提高产量的同时,也需要关注鱼类的生长和福利,因此,深入研究养殖密度对鱼类的影响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密度对鱼类生长及存活率的影响

在集约化水产养殖中,影响鱼类的生长、健康和福利的因素有很多。养殖密度是影响鱼类福利的关键因素,特别是在以提高生产力为目标的封闭环境中高密度的养殖。

鱼类对环境依赖程度高,其生长、生存极易受到外界环境的影响。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加剧了鱼类个体对资源、空间的竞争,导致动物生长、摄食、能量代谢、行为、生理以及免疫功能等方面的变化,最终可能降低鱼类的生存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养殖密度对鱼类的影响规律和机制,对鱼类养殖业的管理,调控以及开发利用都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在鲟鱼的养殖中,养殖密度被证明是一种慢性应激源。研究发现在高养殖密度下大西洋鲟鱼生长受到抑制。在循环式养殖系统中,发现高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鲟幼鱼的生长和肌肉发育有显著的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研究发现,对于大多数鱼类来说,养殖密度都存在一个临界值,在临界密度内,鱼类的生长不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当超出临界密度时,鱼类个体的生长开始受到抑制。

有研究表明,高密度对鱼类的生长存在负面影响,地图鱼的养殖密度实验表明: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增重率、增长率、特定增长率和日均增重不断降低。在大菱鲆、施氏鲟和中华鲟的养殖密度实验中也出现这种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有些研究表明,高密度对鱼类的生长有着积极的作用。例如虹鳟、大西洋白姑鱼。但也有些研究发现,有些鱼类的养殖密度超过临界范围,它的生长和存活不受密度的影响。如达氏鳇、瓦氏海马稚鱼和塞内加尔鳎。

目前,关于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生长的机制还存在着争议。普遍认为在高密度环境生活的鱼类中,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这些影响因素单独或者叠加地影响鱼类个体的生长,使得养殖密度对生长机制的研究变得更为复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从目前的研究结果看,养殖密度对鱼类的影响可能通过下面两种方式进行:(1)间接影响:养殖密度的增加导致水质出现恶化,溶解氧降低,铵态氮含量升高,进而影响鱼类的生长和生理功能。

(2)直接影响:高密度加剧了鱼类个体的互动,对鱼类产生慢性胁迫,导致鱼类活动消耗能量增加,食欲降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临界密度内,存活率同样也不受密度影响,超出临界密度后,存活率随着密度的升高而降低。舌齿鲈前期仔鱼的存活率也不受密度的影响,而其后期仔鱼的存活率与养殖密度存在负相关关系。

香鱼在中低密度养殖下存活率并无显著性差异,在高密度养殖下香鱼的存活率明显下降。也有些鱼类不受养殖密度的影响,如不同密度养殖地图鱼的存活率没有显著差异。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可能是物种差异,也可能是研究者选择密度水平的差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养殖密度对鱼类营养和抗氧化能力的影响

养殖密度影响鱼类的能量代谢,也改变了体内营养物质和能量积累的过程,对鱼类的生化组成产生影响。鱼的身体组成通常被归类为水、蛋白质、脂肪和灰分。鱼体肥满度(FC)受到气候条件、饵料条件、及自身因素的影响,它反映了鱼类的体型。

肝体指数(HSI)可以粗略的评价鱼类能量的储存水平。有研究表明,养殖密度高会对肝体指数产生负面影响,在高密度养殖虹鳟和溪点红鲑中发现养殖密度与肝脏脂肪含量存在负相关关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众所周知,鱼类蛋白质含量高,富含人体必需氨基酸且含量高。医学研究表明,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是益智、提高视力预防心血管疾病的活性物质,而鱼体脂肪中含有丰富的EPA和DHA。

以往的研究发现养殖密度对鱼类的营养产生负面影响,大杂交鲟鱼体水分和灰分含量与密度呈正相关,体粗蛋白和体粗脂肪含量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下降。

高密度养殖下的革胡子鲶其灰分随着养殖密度的增加而增加,但粗蛋白含量呈相反的趋势。养殖密度的增加会对鱼类体组分及肝脏指数产生一定的影响,探究其中隐藏的作用规律,有利于提高养殖产品的质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高的养殖密度导致过度拥挤并由此激活了应激系统。氧化应激的出现是因为抗氧化剂的活性和活性氧自由基(ROS)的产生之间存在不平衡。在慢性应激下,机体会产生大量的ROS,ROS的过度积累可能引发氧化应激,进而导致细胞中蛋白质、核酸和脂质等物质出现损伤。

活性氧主要由超氧化物、O2-、H2O2、过氧自由基和羟基自由基组成。为了避免组织损伤,机体会产生抗氧化剂来保护系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抗氧化剂包括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和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硫转移酶(GSH-ST)和非酶抗氧化剂成分,如谷胱甘肽(GSH)。

SOD作为一个基本的抗氧化酶,是抵抗ROS的第一道防线,SOD将超氧阴离子自由基转化成H2O2和O2,有效的防止生物分子损伤。CAT是一种高效的抗氧化酶,催化过氧化氢生成水和氧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GSH-ST是体内重要的抗氧化酶,对消除机体内产生的活性氧自由基至关重要,催化谷胱甘肽(GSH)与非极性物质作用,对外源性化学物质进行解毒。

此外,丙二醛(MDA)是生物体内脂质过氧化分解的最终产物,MDA含量可以反映机体氧化损伤的程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饱食投喂法中饲料调整与水流流量影响实证研究

在水产养殖中,高放养密度是增加ROS产生的主要应激源。这些ROS导致氧化损伤、降低鱼类的存活率和疾病的发生率。

近些年也有很多关于养殖密度对鱼类抗氧化能力影响的报道,星洲红鱼、中华鲟在高密度养殖下,抗氧化能力有所下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实验研究对象为西伯利亚杂交鲟,实验用鱼选自同一批次、规格一致、健康无损。实验所用饲料为鲟鱼专用配合饲料,饲料粗蛋白≥45.0%;粗脂肪≥10.0%;粗纤维≤5.0%;粗灰分≤15.0%。

养殖实验在鲟鱼养殖基地进行,该公司具有多年的鲟鱼等冷水鱼养殖经验。实验池为9个四边形室外水泥池,单个水泥池占地面积为28m2,水深维持在40cm左右。

流水池主要由进水口、鱼池、出水口组成,每个进水口均为同一侧流向,且3个部位之间都有30cm左右的高度差。鱼池的进、出水口均设置拦网,防止杂质进入、水质遭到污染以及可以有效的防止幼鱼的逃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实验鱼初始体重为7.89±0.45g/尾,初始体长为10.41±0.71cm/尾。随机分配到9个相同地点养殖池中。本实验设计了3个密度,即低密度(LD)、中密度(MD)、高密度(HD),分别为0.465kg/m2、0.694kg/m2、0.930kg/m2,比例为2:3:4,且每个密度设置3个平行组。

按照实验设计低密度池每池投放约为1650尾,中密度池投放约为2475尾,高密度投放约为3300尾。其中1#、2#、3#为LD组,4#、5#、6#为MD组,7#、8#、9#为HD组。养殖实验时间从7月下旬至10月下旬,实验持续90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验期间采用饱食投喂法投喂饲料,每天6:00,12:00,18:00投喂鲟鱼配合饲料。日投喂量为鱼体中的1%-3%,根据鱼体质量变化,适时调整饲料的规格。每天观察鱼类的摄食情况,对投喂量实施调整。

养殖期间,进水口水流流量为100cm3/s。每天多次巡塘,观察鱼类状况,定期检测水质变化,养殖期间水质情况见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养殖过程中,每天记录每个养殖池西伯利亚杂交鲟死亡数。每隔15天从每个养殖池中随机捞取20条鱼,立刻用100mg/L的鱼安定(MS-222)麻醉带回实验室,使用仪器精准测量其体重和体长。

接着取10条鱼从腹部进行解剖,剥离其肝脏,称量肝脏重量,记录数据。再冷冻在液氮中,超低温冰箱保存备用。另取10条鱼置于-30℃下保存,用于测定体成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试验鱼的初末体质量(g)、初末体长(cm)、增重率(WG,%)、日增重(DWG,g/d)特定增长率(SGR,%/d)、肥满度(CF,%)、存活率(SR,%)、肝体指数(HIS,%)计算公式如下:

WG=(Wt2-Wt1)/Wt1×100%,DWG=(Wt2-Wt1)/(t2-t1),SGR=(lnWt2-lnWt1)/t×100%,,CF=W体质量/L3×100%,,HSI=W肝脏/W体质量×100%,SR=nt/n0×100%。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其中:n0为开始养殖实验时鱼的总数量;Wt2为每次采样时称量的鱼体质量(g);Wt1为上次采样时称量的鱼体质量(g);t1、t2为采样时间(d);t为两次采样间隔时间(d);L为鱼体的体长(mm);nt为实验结束时鱼的总数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综上所述,本研究揭示了养殖密度对西伯利亚杂交鲟幼鱼生长、存活率和生理状态的影响规律。

适度的养殖密度可以提高幼鱼的生长性能,但高密度养殖可能对鱼类的生理状态产生不利影响。

这些结果为鲟鱼养殖业提供了重要的参考,有助于优化养殖密度策略,提高养殖效益和鱼类福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