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希子

掌上咸宁报道

刘家桥位于咸安区桂花镇,始建于明代成化九年,架于白泉河上,独孔,呈拱形,垒石而成。在游人眼里,刘家桥就是“小桥流水人家”的缩影。

村民介绍,此处从清朝乾隆年间开始,陆续建了老屋、下厂、上新屋和下新屋等四处古民居,建筑总面积达3.5万平方米,共有大小房屋740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通过一座廊桥和一座独木桥(后改为石板桥),将四处民居连成一个整体。

整座古村由四处明清古民居群落组成,现存大小房间共2000多间,楼道38条,天井54个,廊桥和石拱桥各一座。这些依山傍水而建的老屋皆为两层建筑,房房相连,房厢相接,各个院落相互连通,楼道深巷迂回曲折。

2005年,刘家桥村古民居建筑群被列为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而后,刘家桥村被评为湖北旅游名村、国家特色景观旅游名村、湖北省荆楚美丽乡村、全国生态文化村等。

桥上盖有廊亭,廊亭内梁雕有龙凤八卦图,青瓦盖顶。两侧桥身用青砖建起两米高的方孔花格拦护墙,墙内置有长凳。店铺与廊桥形成曲尺形,可供吃、住和购物,因这里是通山通往汉口的必经之路,刘家桥上时常热闹非凡。

除了廊桥之外,村里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和文化遗产。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墨庄世第”之称的刘家书房。这座书房建于清朝咸丰年间,是刘家桥村民刘炳元和刘毓华父子建立的私人书房,不仅建筑风格独特,而且藏书丰富,是当时远近闻名的书香门第。

远望刘家桥,古朴典雅,碧绿葱葱,几株古柳掩映,清悠悠一脉白泉反照,有道不尽的诗情画意。正如廊桥上一副对联所云:“山清水秀古道萦纡墨第,峰回路转小桥飞跨刘家”。

刘家桥的建筑风格融合了徽派建筑和江南园林的特色,其独特的建筑风格成为了吸引游客的一大特色。

责编:王苒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