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候的贵族妇女,常在举行祭把大典时戴一种用丝织品或发丝制成的头饰,这种头巾式的头饰叫巾帼。因巾帼这类物品是古代妇女的高贵装饰,所以,人们便称女中豪杰为“巾帼英雄”,后人又把“巾帼”作为妇女的尊称。

这里说起“巾帼英雄”,梁红玉就是其中之一。

梁红玉,南宋抗金女英雄,同时,亦为抗金名将韩世忠之妻。在金国进攻南宋时,夫妻二人上阵抗敌,共同作战,屡次击退金军。韩世忠之功绩,史书昭然,可有关梁红玉的事迹,历史上却记载不多,由此,她抗金战绩至今存疑,难以考证。

除此之外,梁红玉的死因同样说法不一。

我们且从现代影视剧《精忠岳飞》入手,在这部大剧中,梁红玉以妓女身份出场,而后于韩世忠相遇,两人一见钟情,结为夫妻。在对金作战中,梁红玉冲入敌阵,勇猛无前,斩杀数人,尽管身中数刀,仍力战到底,其后被金兀术所杀。

影视剧难免进行改编,仅具有参考价值,与真正史实还是有着不小的出入。除了影视剧外,后世流传的文献笔记,亦对梁红玉归宿有所介绍,如:民间有传,梁红玉在其夫韩世忠被打压后,选择一同归隐山林,过起了农家生活。

韩世忠死后不久,梁红玉也在悲痛中离世,并且,梁红玉卒于1153年,比韩世忠还晚两年,最终,由宋孝宗将二人合葬一处。这个结局相比于战死沙场要美满许多,但结局显然与《要录》记载存在冲突。且二人若为宋孝宗下令合葬,史家亦不可能毫无记载。

那么,后人又为何杜撰这个美好的结局呢?

主要是岳飞悲壮而死在前,后世自然不愿再看到抗金英雄落得个凄惨下场,由此,梁红玉消失后,后世幻想出二人携手终老,未尝不是对抗金英雄美好结局的期盼。又有人说:梁红玉死于毒杀,据传有军中奸细在食物中下毒,导致梁红玉服食后痢疾不止,痛苦而死。

综合目前,史学界公认的说法为战死。根据历史学家邓广铭的考证调查,绍兴五年,梁红玉跟随韩世忠出征,在追击金军时遭遇伏击,身受重伤,尤其是腹部中刀,鲜血与肠子流出,梁红玉毫不退却,以汗巾缠腹,继续浴血杀敌,最终力竭战死,头颅被割,年仅三十三岁。

战后,金军被梁红玉刚烈所触动,命人将其遗体送回南宋都城。噩耗传来,朝野震动,上下君臣共同吊唁。公元1151年,韩世忠因病去世,梁红玉遗体遂被转移至苏州灵岩山,夫妻二人共葬一处。

这里,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抗金女英雄梁红玉。

都说女人靠眼力、男人靠能力,此话正是“女怕嫁错郎”所带来的推动,仔细想想倒也有着几分道理。在男尊女卑的古时,女人的后半生命运如何,往往受到另一半的影响。若女子有着几分识人本事,相中几只“潜力股”,未来自然可期。

运气好的话,相中一位未来的帝王将相,他日锦衣玉食、荣华富贵自不当愁。梁红玉少女时期即在妓院谋生,见惯了形形色色的人群,可谓是阅人无数。对她来说,哪些人带有将相之才,哪些人能力突出,是极容易辨识的。

因此,在一次抛绣球中,她将绣球丢给了一个蓬头垢面、满脸丧气的陕北小伙,此人正是韩世忠。当时,四处四处谋求仕途,却屡次碰壁,失意之下才来到妓院解忧,没想到成就一桩姻缘。显然,梁红玉之所以选中一无所有的韩世忠,正是看出他将来必然前途无量,能成大器。

若是寻常女子,又岂能相信,眼前其貌不扬的小伙,会是将来威震南北的抗金名将呢。

虽说二人婚后和谐幸福,但是,有时亦避免不少意见分歧。据说有次夫妻俩追捕金兀术,将其堵在长江南岸整整48天,眼看就能生擒,却因韩世忠大意,被金兀术凿河逃走。功亏一篑后,梁红玉怒不可遏,显然无法原谅丈夫这种低级错误,一气之下,将韩世忠告上朝廷,请求追加其夫罪责,震动朝野。此事如今看来,令人哭笑不得,不过,恰好说明梁红玉性格刚烈耿直。

宋高宗赵构曾称赞梁红玉:“智略之优,无愧前史。”这点韩世忠倒是与妻子相似,同样为人刚直,从不奸邪谄媚。

在秦桧以“莫须有”罪名处死岳飞时,满朝文武仅有韩世忠站出反对,并与秦桧为首的“主降派”据理力争。尽管最终他未能挽回岳飞性命,却用实际行动与奸佞集团作着斗争,也正是因此,秦桧对其恨之入骨,多次在皇帝面前加以诋毁。在秦桧策动下,群臣纷纷上谏弹劾韩世忠,宋高宗知晓秦桧用心,故意扣下弹劾文书,就此保住韩世忠一命。

韩世忠后来兵权被撤,有名无实,索性不理朝政,云游四方,归于田园,享受安逸雅致的生活。绍兴二十一年八月,韩世忠去世,追封通义郡王。宋孝宗追封蕲王,谥忠武。与岳飞的悲壮结局比起来,韩世忠无疑是幸运的,他终年63岁,落得个善终,实属难得。而有关梁红玉的结局,上文已明,有说为郁郁而终,有说为战死沙场,具体如何有待后世考证。

但是,可以确定的是,梁红玉死后,确实与韩世忠合葬一处,葬地为苏州灵岩山。并且,在韩世忠、梁红玉去世后,宋孝宗令竖碑建祠以纪念他们。今苏州市沧浪区枣市街小学即原蕲王祠,供韩、梁两尊塑像,壁上有“春祭韩王诞正月二十日,秋祭梁夫人诞九月初六日”。梁红玉家乡父老为纪念这位女中豪杰,亦在其出生地建祠塑像以纪念她。

参考资料:

『《巾帼的由来》、《精忠岳飞》、《淮阴市志》、《要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