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记者葛俊俊

近年来,上海在用电动自行车数量快速增多,城市通行空间明显不足,加上非法加装改装、违规停放充电等问题突出,电动自行车引发的火灾和交通安全事故多发。

根据2024年一季度上海轨交客流报告显示,地铁9号线起始站——曹路站,早高峰进站客流量位列上海第4位。地铁口的电动自行车摆放得更是密密麻麻,保守估计活跃电动自行车数量逾6000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铁口电动自行车密集。人民网记者葛俊俊摄

电动自行车的安全隐患问题不容忽视,如何探索破题,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人民网上海频道记者走进浦东新区曹路镇,针对当前电动自行车的安全治理问题进行一系列采访调研。

安全隐患之一:地铁站周边违规停放

曹路镇是市区级大型居住社区,常住人口约18万。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将电动自行车作为通勤工具,这也使得地铁站周边的电动自行车停放问题日益凸显。

“我从家里骑过来,然后换乘地铁,不停在这里也没其他地方停啊。”早8点,骑车人小李将车停在人行道上,利落地锁车走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路站地铁口电动自行车较多。人民网记者葛俊俊摄

记者观察到,在金海路上,仅金钻路路口到凌空北路路口两侧,短短550米,就鳞次栉比停放着约千余辆电动自行车。路边成了停车场,人行道“塞满”,交通受阻,安全隐患也随之而来。

“一旦地铁发生故障,泛滥成灾的电动自行车势必将堵住大家的逃生通道。”曹路镇党委委员、副镇长汤乃慧认为,解决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问题,已经迫在眉睫,也是一场攻坚战,必须尽快破题。

今年1月,曹路镇城运中心发出《非机动车问卷调查》。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家中有1-2辆电动自行车的占比为64.07%;在家中充电的占比为38.18%,在小区公共充电桩充电比例为52.73%;46.88%的人每周使用非机动车通勤至地铁站的频率超过5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新增的大型停车棚。人民网记者葛俊俊摄

2023年下半年,曹路镇在地铁4号口毗邻天长公墓东门和北门位置,辟出了两个大型停车棚,每个停车棚约可停逾170辆电动自行车;2024年3月初,曹路镇发布《关于清理公共区域长期停放非机动车的公告》,针对无主“僵尸车”辆开展清理行动,累计清理逾600辆。

骑车人王先生说:“电动车停放比以前规范了,起码不是横七竖八的,我们希望这样的整治不是‘一阵风’。”“现在非机动车道还是很窄,勉强够一辆车通行,下班取车都要排队等待。”骑车人张女士反问道,“那么多的骑行需求,为什么没有合适的非机动车专用道?”

针对大家普遍提出安全的停车环境、便捷的地车空间等需求,汤乃慧表示,当前,曹路镇正在与区道运中心商议,在地铁周边绿化带区域进行调整,新增一些停车位,缓解停车难题。

安全隐患之二:80%的火灾由锂电池爆燃引发

2023年,上海上千起电动自行车火灾中,约五分之一与室内充电着火有关。4月8日,浦东新区安全生产委员会印发了《浦东新区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攻坚行动工作方案》(以下简称“《方案》”),要求要下大力气,综合施策,对电动自行车“一件事”全链条安全监管。

哪种类型的电动自行车容易引发火灾,什么原因导致火灾发生,如何全力遏制电动自行车火灾持续高发态势?

记者与曹路镇相关工作人员走访调研时了解到,电动自行车的常用电池为铅酸电池和锂电池。当前,市面上出售较多的为铅酸电池。铅酸电池的综合使用成本低于锂电池,而且铅酸电池的安全性较高,一般不会着火爆炸。锂电池如果摔过、撞过,就有一定的危险性。

据国家消防救援局统计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共接报电动自行车火灾2.1万起。其中,80%的电动自行车火灾发生在充电时,由锂电池燃爆引起。这也就意味着,20%的锂电池造成了80%的火灾。

多年来,上海严打电动自行车违规停放充电行为,严禁入户充电、飞线充电。为何屡禁不止?

“锂电池的主要使用人群是快递小哥和外卖员。”汤乃慧指出,除了锂电池轻便、体积小,易拆卸外,锂电池的充电时间相对较短,充满电仅需6个小时,而铅酸电池则在8-10小时,这也是他们更倾向于使用锂电的主因。

另外,据业内人士分析,新国标电动自行车的限重为55kg。这也是现在新国标实施后部分以快递外卖为主要用途的电动自行车倾向于采用锂电池的重要原因。

安全隐患之三:“入户充电”屡禁不止

如何解决电动自行车充电过程中的安全隐患?包括上海在内,多地推出了“以换代充”的换电模式,为电动自行车的安全充电寻求解决思路。

当前,上海常见的智能换电柜为智租换电和中国铁塔品牌。其中,智租换电收费280元/月,相当于每天10元,可无限次使用。通过APP下单,扫码,开柜、取电、换电,四个动作用时差不多10秒就可以完成。相比数小时的充电过程,换电便捷易操作。这一模式,不仅解决了骑手的续航焦虑,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了入户充电带来的安全隐患。

此外,换电电池和换电柜的充电器都做了严格的匹配和通信,充电过程全部控制在换电柜中,并且内置了消防装置,充电期间的安全能够得到保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下停车库充电,每年收费420元。人民网记者葛俊俊摄

即使有充电桩、换电模式等,仍难以根治“入户充电”问题。深挖根源,还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成本问题。充电桩收费标准为1元/4小时,充一次的价格超出百姓家中用电。张女士将电动自行车停小区地下停车库,收费为420元/年,折1.2元/天。不管是停车费还是充电桩,对百姓来说,价格是极其敏感的。二,消费习惯问题。大部分小区缺乏有效的监督机制及常态化管理,居民养成了飞线充电、楼道充电、室内充电的等不付费的充电习惯。三,安全意识不强。居民随意飞线充电、楼道充电,甚至室内充电,即使小区管理之后,依然我行我素,将安全问题抛之脑后。

根据《方案》,接下来浦东将统筹外卖、寄递电动车充电需求,在经营网点等场所设置集中停放、充换电设施;在商业中心、商务楼宇等公共场所新建、改建集中充电设施,并纳入公共服务设施管理范畴。同时,规范充电服务价格及标准区间范围,不得收取电费和服务费以外的费用。居民区充电电价则按照居民电价执行。鼓励、引导居民使用公共充电设施。

探索——让公共交通服务触手可及

一辆普通电动自行车的占地面积约为1.5平方米,共享单车为0.4平方米。也就是说,一辆电动自行车的位置可以停近4辆共享单车。

当前,为减少地铁周边电动自行车的数量,方便市民出行,缓解交通拥堵,曹路镇已增加共享单车投放量3000辆,每辆车每天平均使用频次大于2.4次。并划设共享单车专用停车位和停车区域,为市民出行提供便利。同时,公交公司也适当增加了高峰期公交车的投放比例,缩短发车间隔,缓解出行需求。

当前,不少省市为弥补交通出行不足,已试点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在调查走访中,哈喽及美团等企业也曾多次表态在现有共享单车有序管理的基础上,希望试点投放共享电动自行车,并承诺能够运营好并管理好共享电动自行车。

不过,当前包括上海、北京等地对共享电动车,明确提出不鼓励发展。能否“解禁”,还不得而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地铁口电动自行车密集。人民网记者葛俊俊摄

“曹路为大型居住区,电动自行车初步统计约有5万辆。”汤乃慧在此前走访时统计过,曹路共有电瓶车店铺46家,每家店年售出约千余辆电动自行车。随着电动自行车保有量的增加,安全风险问题随之增多。

“超出1.5公里出行半径,共享电动自行车是适合的解决方案。首先,车辆所有权不属于个人。消费者按次使用,不需要为其充电;其次,共享电动车的充电基本在露天场所,充电柜有防火夹层,有喷淋等消防设施,较为安全。”汤乃慧建议:一,将共享电动自行车作为公共交通的一部分,与公交车实现优惠换乘;二,投放要符合市民的使用习惯。由于曹路大居较多,可建议共享电动自行车进小区,降低更换交通工具的频率,让公共交通服务触手可及。三,提高共享电动自行车的服务品质,并推出适宜的使用套餐吸引消费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曹路地铁站。人民网记者葛俊俊摄

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治理非一日之功,在上海,不止浦东新区曹路镇,许许多多基层管理者正在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共同推动电动自行车安全、便捷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