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本文陈述所有内容皆有可靠信息来源,赘述在文章结尾

文 |噬梦人

编辑 |噬梦人

●— 前言 —●

从2020年截止到2023年,困扰人类3年之久的疫情悄无声息的宣告结束,然而伴随着疫情的消失,却产生了几个奇怪的现象。

那么这些现象分别是什么?它们对人类生活又会造成哪些影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摘不掉的口罩 —●

2020年年初,一种新型病毒的降临,打破了人类社会原有的秩序,病毒爆发初期,造成了大批感染者的死亡。

在那个时期,人们笼罩在病毒带来的恐惧之中,各大学校、公司停止运营,大部分人选择了减少外出,各大城市街道进入到静止状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场疫情一来,就在人间逗留了3年的时间,这3年间不知有多少公司倒闭,各国经济出现了严重下滑。

进入到2023年,国家突然宣布全面放开,随着这项政策的发布,意味着人民的生活可以重新回归正轨。

但由于疫情那3年造成的影响,哪怕疫情宣告了结束,社会上依旧保持了几个奇怪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一个现象,便是一部分人还是无法彻底摘掉口罩,哪怕官方号召大家摘下口罩,仍然会有人出门时选择进行佩戴。

对于这种行为,一些人表示无法理解,认为戴口罩的人要不然就是胆小,亦或是有钱无处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也不能怪“口罩党”们小题大做,中国流传着这样一句俗话:“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

这句话还有一种说法,叫做“一年被蛇咬,三年怕草索”,形容一个人在经历过某件不好的事后,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会变得高度紧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疫情爆发期间,医用口罩成为了人们生活中的必需品,尤其是在疫情初期,口罩有一段时间处于供不应求的阶段,很多家庭面临“一罩难求”的困境。

除了买不到口罩以外,口罩的价格在那个时期也是高的离谱,一些奸商趁此机会坐地起价,将口罩的价格抬高了十几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根据相关统计,在疫情爆发之前,一次性医用口罩的价格大约在每个2毛钱到5毛钱之间,疫情爆发后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一次性口罩的价格飙升至每个5到10元。

当时绝大部分人都被迫在家歇业,公司也不会给他们支付薪水,在这样的形势下还要花费高价购买口罩,难免不会给人的心中留下阴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后来虽然口罩的价格被压了下来,产量也提了上去,可尽管全民佩戴口罩,每天依旧会有人感染。

整整3年的时间,戴口罩出门已经成为了不少人生活的习惯,所以哪怕疫情结束,他们依然会选择保留这种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且不少人心中还有相同的担忧,那便是担心疫情的再次到来,就算放开后大家已经知道后期的病毒致死率极低,可谁也不敢保证,还不会有新的病毒席卷人间。

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在病毒的面前,人们不敢赌,同样也赌不起,佩戴口罩能给予自身一定的安全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不敢断的药 —●

第二个奇怪的现象,便是各家各户都养成了囤药的习惯,哪怕是独自居住的年轻人,也会在家里备上一大堆药品。

在疫情以前,很多家庭只有简单的感冒药,而这些感冒药也是之前感冒吃剩下的存货,独居年轻人家中甚至连感冒药都没有,得病了全靠意志力扛过去。

可以说,人们在没有接触到疫情时,只有生病了才会购买少量的药品,药物在大家的认知中只是作为应急之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伴随着国家实施全面放开,人们陆续感染上病毒,出现了咽喉肿痛、发热等症状,严重者更是烧到了可怕的40度以上。

为了缓解身体的不适感,人们会选择服用布洛芬、连花清瘟等药物,可由于感染的人数太多,导致各大药房的相关药品断货,就算能买到,也要支付比原本贵出几倍的价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很多患者买不到药只能硬挺,持续的高温令他们身体产生剧痛,那样的感觉,体会过的人绝不想再尝试第二遍。

眼看药品供不应求,国家加大了生产力度,短时间内解决了药品紧缺的问题,并将价格控制到了正常水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老百姓看到有药,无论是感染过的人还是未感染的人,纷纷前去药房争相购买,他们担心自己哪天会不会再次中招,多囤点药有备无患。

不仅仅限于囤药,一些家庭还会买入大量的大米、挂面、肉类等可长时间存放的食物,这些家庭经历过封城,非常清楚家中屯粮的重要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报复性存款 —●

疫情结束之后,原本会以为人民会报复性消费,可结果却恰恰相反,人们非但没有过多消费,甚至开始了“报复性存款”。

根据相关统计,自从2023年放开后,从1月份到9月份,中国居民的存款比2022年同期增加了92700亿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对于消费,人们的意愿似乎并没有以那么大,就拿零售行业说明,在放开后一个月的时间,我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为77067亿,只比放开前增长了3.5%。

这种增幅完全算不上是报复性消费,甚至还没有达到疫情爆发前的消费水平,然而造成这一现象原因并非是人民不愿意消费,而是不敢再随意花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疫情期间,工薪阶层们纷纷赋闲在家,不少人所在的公司不堪重负宣告倒闭,特别是那些在外面打工的人最为凄惨。

就拿上海举例说明,有一段时间上海被封城,那些外地上班族不仅没办法上班挣钱,而且还要给房东支付房租,辛苦半年攒下的积蓄很快被花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积蓄的人还算是幸运的,有很多人根本没有存款,日子过得多难可想而知,当时的情况可以总结为班上不了,钱赚不到,家乡回不去。

由于不少家庭在疫情期间吃到了没有存款的亏,所以在疫情结束后,人们普遍都会选择率先充实家里的存款以备不时之需,而不是去报复性消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 小结 —●

虽然这三种现象看似奇怪,可却是一个人在“劫后余生”作出的正常举动,之所以会造成这样的现象,归根结底还是老百姓无法做到完全放心。

3年之久的疫情,在爆发初期,人们每天都会看到冰冷的死亡数字,之后又切身经历“一罩难求”、“变相失业”以及封城等事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这三种现象并不会对人类生活造成负面影响,与其说它们“奇怪”,还不如说这是人类因为疫情而产生的新习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信息源:
1、光明网:《疫情过后你还会继续戴口罩吗》https://m.gmw.cn/baijia/2020-03/24/1301084140.html
2、澎湃新闻:《3M口罩翻倍卖,上海公布10件哄抬口罩价格等典型案件》https://m.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5687306
3、界面新闻:《新冠药价格“炒作”结束:线上不再难买,医院备货待下一波疫情》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7074364139153021&wfr=spider&for=pc
4、新华网:《“上百盒布洛芬被扔垃圾桶”热搜 囤药过期后应如何处理?》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56782092600232585&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