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山轮战从1984年持续至1989年,期间中国人民解放军共派出10个集团军轮番上阵。战斗过程中,我军各部队专找越军硬茬掐,尤其是北京军区第27军,在老山战场上打得越军那叫一个出气。越军在我军战士的炮火之下受了窝囊气,又不敢反抗,只得对着中国的庄稼地发泄怒火。

一、27军专找越军硬茬掐,拔的就是“钉子”

1987年4月30日,北京军区第27军前往老山战场换防从第47军手中接管战场。其实在经历过1984年的战斗和后来几轮大规模的炮战后,越军在老山地区的据点已经不多了,尤其是在越军炮兵部队,被我军火炮吓得很少主动进攻。

其实战斗打到这种程度已经没有坚持下去的意义了,战场形势已经很明朗。但越南依旧命令老山前线的越南炮兵坚守阵地,他们只得继续在前线忍受我军碾压。

27军于1986年12月在我国云南边境地区集结完毕,结束为期3个月的适应性训练后,战士们正式进入老山战场。在老山战场上,越军已经被之前在此防守的解放军部队打怕了,不敢主动出击,但我解放军27军可不是软蛋,你不打我?我偏偏挑着你们的硬茬打!

刚到战场以后,27军炮兵部队就听说在越军阵地上有一门被称作“钉子”的直瞄火炮。因该直瞄火炮所在的位置地形比较刁钻,整个阵地上就这一门炮,目标过小,不易瞄准。

再加上在此地作战的越军非常狡猾,每次需要大炮的时候才会将直瞄火炮推出来进行射击。射击完毕后,越军为了防止我军报复,不等炮筒降温就会将直瞄火炮推回坑道内,可以用神出鬼没来形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拔掉这颗钉子,我军其他在老山地区执行任务的解放军部队曾下狠心,向该地发射了1000多发炮弹,但越军的直瞄火炮在高射机枪的配合下,以猛烈火力压制我军观察员,最终这1000枚炮弹并没有命中目标。第27军炮兵前线指挥员听说这一情况后,决定会一会这个神出鬼没的家伙。

为此,专门制定了一套详细的作战计划。先以一部分炮火向越军阵地前沿的炮兵观察哨所发动进攻,为了保护阵地,越军肯定会推出直瞄火炮,这时我军就可以直接向该炮发射炮弹了。

为了提高命中率,第27军炮兵部队专门挑选了一个素质良好的战炮分队,以齐射的进攻方式向越军直瞄火炮进攻。随后再向越军炮兵阵地进行大规模的破坏行动,有机会的话可以直接端掉敌人的弹药库。

制定好战斗计划后,我军炮兵部队于1987年5月30日向越军炮兵阵地发动进攻,一切都如战斗计划所料想一样,越军直瞄火炮刚推出来还没发射一枚炮弹就被我军战炮分队用两个齐射给打得零件满天飞。

随后我军继续进攻,向越军炮兵阵地发射了88枚炮弹,后面又顺藤摸瓜向越军弹药库发射了20多枚炮弹,越军弹药库被引爆,炮兵阵地也被解放军打得千疮百孔。

在这场战斗中,解放军炮兵部队共有24枚炮弹命中目标,后根据专业人士分析,要打出这样的命中率至少需要发射700枚炮弹,但解放军在这场战斗中只用了116枚。后来27军用这种战术继续打掉了越军的2门直瞄火炮,越军老山阵地的3门直瞄火炮在1987年5-6月间全部被摧毁。

在1987年5月至1988年4月这段时间内,越军不少炮兵连的阵地都被我军摧毁。解放军使用多门炮打越军一门炮,简直就是轻轻松松。打到最后越军实在没有办法了,发射了宣传弹,上面写着:

“你们打炮,我们没有还击,你们不要打了。”

原来越军也会害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牛刀剁蚂蚁,越军不敢招惹解放军炮兵观察员

我军炮兵之所以有如此神威,离不开炮兵侦查员提供的信息,解放军炮兵侦查员在战斗中多次身临险境,为我军提供敌人火炮坐标等重要情报,立下了赫赫战功。

在1987年一天的老山战场上,一位记者的到来使解放军第27军236团团长王小京紧张不已。见到王小京后,这位记者提出想要到偏马观察哨所上区看一看,拍张照片,虽说平时战士们也在枪林弹雨中穿梭,但终究是在战争中历练出来了,但记者是从后方过来的,终究是不了解战场,更没有应急躲避的经验,一旦在拍照过程中越军突然发动袭击,那就是我军保护不当。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小京的建议是最好不要到偏马哨所上去。

但是记者此行的目的就是到偏马哨所,拗不过记者,最终王小京同意了记者的请求,但有一个条件“一定要小心”。随后又派了几名战士和政治处主任陪同,并叮嘱道:

“只准停20分钟,上去就下来。”

团长王小京之所以这么紧张,也是有原因的。偏马炮兵观察哨所完全处于越军的炮火攻击范围内,没有谁敢保证越军不会突袭。

在这里执行任务的是我军235团的战士们。偏马炮兵观察所位于制高点,视野开阔,在这里看越军阵地的一举一动都清清楚楚,没有什么遮挡。虽然这样的地理优势对于解放军炮兵部队的作战是非常有利的,但也存在着一定的弊端。

我军看越军阵地十分清楚,越军从下面看我军偏马观察所也十分清楚。在这里设置哨所就相当于是在老虎窝前安了一个“监视器”,只要是这个“老虎”动一下,监视器就能够立刻捕捉动向,并向后方阵地汇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偏马观察所的位置比较特殊,在悬崖上,前面是越军阵地,后面是100多米的深沟,右边是我军阵地,从27军炮兵基地到达偏马哨所还需要穿过一段敌人德火力封锁区。按理来说这里并不是极佳的观察位置,但因其地势高,没有视线盲区,能够观察到越军炮兵阵地的所有情况。 因地理位置特殊,所以自1984年“两山轮战”开始的时候,偏马观察所就成为我军炮兵阵地一只重要的“眼睛”。

当时在偏马观察所的帮助下,我军炮兵部队通过远程轰炸重创越军炮兵部队。对此,越军始终对我军在阵地前沿的几个炮兵观察所怀恨在心,无时无刻在想怎样端掉这几个哨所。但是他们既又做不到,越军也曾想过要拔掉这颗“毒牙”,但是因为炮兵瞄准技术不够精湛、武器精度不够或者只是为了起到震慑作用等种种原因。

自27军接手老山战场后,越军发射的炮弹并没有将我军在偏马观察哨所中执行任务的解放军吓倒,最危险的一次就是越军发射的一枚小导弹击中哨所房檐,但并未爆炸,可能是因为火药潮湿所致。

三、越军受了窝囊气,只敢拿庄稼撒火

当记者一行人赶到偏马哨所后,曾经有人为了安全进行过催促,但很快就被在场的炮兵副营长打消了担心。面对催促者,这位炮兵副营长不紧不慢地说“没事了。”这句话让听的人都一头雾水。明明战斗还在进行,战士们还在偏马哨所中执行任务,而且还完全暴露在敌人的视线之下,为什么会没有危险呢?

见众人疑惑,这位炮兵副营长解释道“他们敢打这个哨所吗?”从这口气听来好像非常有信心,认为越军不会攻击。后来经过记者在军中的走访调查,也听到了一些流言,我解放军中有人是对面越军炮兵168旅旅长的老丈人,这他怎么敢打?早年间中越关系友好时,中越交界地区的老百姓流行通婚,这样的情况并不稀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在偏马哨所中执行任务的战士们凭借着视野开阔,早已经将越军观察哨所内的情况摸清楚并记录下来了,用这位炮兵副营长的话来说:

“狗ri的观察所在哪,有几个人都在咱们账本上,敢动我,不想活了?”

为此,他还专门举了一个例子,有一次越军炮兵把炮弹打在了偏马观察哨所附近,惹恼了他,一顿炮把敌人的观察所给端了,从此以后越军在也不敢向解放军观察哨所发射炮弹了。就这样,越军只能眼睁睁看着观察哨所将自己的位置汇报给后方的炮兵部队,挨了打也是“哑巴吃黄连,有苦说不出。”受了窝囊气的越军不敢向解放军部队发泄,只好向我边境的农田发射炮弹,以此发泄怒火。

不仅偏马哨所的情况是这样,在其他炮兵观察哨所内执行任务的解放军也一点不惧怕越军。有一次大雾天气,解放军某炮兵观察所无法观察敌军动向,为了不影响作战,侦查员直接跑到附近一棵大树上进行观察。观察哨所距离越军炮兵阵地一般都比较近,我军能看清楚敌人的动向,自然越军也能看清楚我军动向。在一百多米的距离内,越军狙击手绝对是指哪打哪。

但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解放军侦察员也一点不害怕:

“老子是炮兵侦察兵,你们敢动老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证明,越军确实不敢轻易招惹我军侦察员。虽说现在侦察员只是一个人,但一旦将这位观察员击毙,按照解放军的一贯作风,后方炮兵得知消息后肯定会予以痛击,说不定会直接把越军整个炮兵阵地都给端掉。越军狙击手自然也是懂得这其中的利害关系的,并不敢贸然出击,只能眼睁睁看着侦察员爬上树观察。

最多就是瞄准树下的位置开上几枪,证明存在感。但这几枪都得瞄准一点,一旦手抖一下打在了解放军的身上,自己只有吃不了兜着走。见越军往树下打枪,解放军也丝毫不在意,见解放军没反应,越军狙击手也并不继续射击,把我军惹火了也是会挨打的。

见到越军狙击手停止进攻,侦察员喃喃道:

“炮兵不稀罕你这小目标,你老老实实缩着,可能顾不上你。但你要乱蹦,小也打你,第一个打你,用牛刀剁蚂蚁,看你怕不怕。”

就这样,越军狙击手眼睁睁看着解放军侦察员上树,观察,完成任务后又下来回到哨所内。

中国炮兵硬气,越军不敢惹,受了气只好往解放军步兵部队身上撒,步兵就好惹?再次受气后,越军只能冲着老百姓的耕牛、庄稼撒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