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科普读享会,走出心血管疾病误区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姬薇

每年的5月17日是世界高血压日。在第20个世界高血压日来临之际,诺华携手腾讯新闻及帆书APP创始人、首席内容官樊登探索创新科普模式,首次以读书分享会的形式在西安开展高血压科普健康教育论坛,助力患者提升疾病认知及疾病长期规范管理意识。

高血压是诱发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也是国内患病人数最多的慢性病之一,然而目前仍有近一半人不知晓这个疾病,其治疗率和控制率也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我当了20多年心血管医生,收治的心梗患者不计其数。大家都觉得心梗是突发的,但不少患者在心梗发生前的3-7天,都会出现胸痛、胸闷、呼吸困难等的征兆。如果再追根溯源,这些患者的血压可能已经长期超过140/90毫米汞柱、血脂指标可能也异常很久了。所以我经常和大家说,有很多心梗,是可以防患于未然的。”西安交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主任医师高登峰教授在现场分享了自己的临床观察与感受。

高血压、高血脂都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高教授表示,不少人在高血压的防治中容易进入几个误区,比如没有症状就不需要管理、血压正常就可以停止服药等。“高血压对血管的损害持续存在,即使没有明显的症状,也不能忽视。另外,由于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需要长期管理。ACEI、ARB、利尿剂、β受体阻滞剂、钙离子拮抗剂和ARNI,都是常见的降压药物,需要根据医嘱坚持服用。擅自停药可能造成血压反弹,甚至比原来的还高,严重时危害靶器官,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更大。”

读享会上,高登峰教授提到从《医学的温度》这本书中,他明白医生不仅要懂“病”,更要懂“病人”,了解患者的情感需求,再加上真诚沟通,能化解很多问题。中国高血压患者多达2.45亿,约等于每5个人中就有1个确诊的患者。如何提升患者的疾病管理能力,实现长期、平稳地控制,同时帮助正常人群远离疾病是医疗相关行业共同探索的方向。

来源:工人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