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先生今年37岁,去年体检的时候查出来高血压,高压是145毫米汞柱,低压是95毫米汞柱,已经达到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由于刘先生比较年轻,且没有其他疾病,医生建议他先不要吃降压药,通过控制饮食、适当运动、减轻体重等方式来降压。刘先生照做了,而且买了一个电子血压计,每天在家里测量血压。三个月后,他的血压降到135/85,刘先生很开心,依旧保持着良好的生活方式。

前不久,刘先生再次体检,血压是148/96,由于他采取生活方式控压已有一年的时间,但是血压仍没有改善,所以医生建议吃药控制。刘先生很不解:为什么在医院测量的血压比自己测量的高那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样测出来的血压,135/85以上就算高血压!

国际高血压学会(ISH)制定的世界范围内适用的《ISH2020国际高血压实践指南》,已经于2020年5月6日正式发布。新指南把家庭自测血压≥135/85毫米汞柱定义为高血压,把医院诊室测量的收缩压≥140毫米汞柱和/或诊室舒张压≥90毫米汞柱定义为高血压。

为什么这两者存在血压差呢?一般来说,家庭自测血压普遍低于诊室血压,这是因为医院环境以及医护人员会给被测者带来心理压力,当人在紧张时,血压就会升高,而自己在家测量血压时,心情相对比较平静,血压就会低一些。有些人在医院测量血压时,血压会明显升高,达到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但是自己在家测量时,血压是完全正常的,这种情况就是“白大衣高血压”,受紧张情绪的影响,无需特殊治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个时间段测血压,最接近实际情况。

我们的血压在一天之中是不断变化的,一般来说,呈“白天高夜晚低”的规律。在早上6点时,血压开始逐渐上升,在6~10点之间达到第一个高峰值,之后开始逐渐下降,从下午2点开始,血压会再次升高,在下午2~6点之间达到第二个高峰值,之后又开始逐渐下降,到夜间0~4点,血压会出现低谷,之后又开始逐渐上升。这样全天测定的血压值画出来的曲线就像一把长柄勺子,医学上称为“勺型血压”。具体来说,勺型血压白天血压高于夜间血压,夜间血压值小于白天血压值的10%。

勺型血压是最常见的血压波动规律,更适应机体活动变化,简单来说就是,这种血压更好。大部分人的血压波动规律皆是如此。所以,针对勺型血压人群,最好在早上6~10点或下午2~6点测量血压。应该重点关注清晨高血压,因为高血压患者的意外猝死时间以及心脑血管疾病好发于清晨起床后4小时内,研究显示,高血压患者在清晨发生心梗的风险提高70%,发生中风的风险增加4倍。

有少部分人,血压的变化不按照上述规律,反常的血压波动规律主要有3种:

  • 深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幅度大于或等于白天血压的20%;
  • 非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下降小于10%;
  • 反勺型血压:夜间血压不下降或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怎么才知道自己的血压波动规律呢?为明确血压类型,合理选择治疗方式,尽早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是明智的选择。以下人群应该做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

1. 在家测量血压与诊室血压差值较大;

2. 患有肾脏疾病、糖尿病、左心室肥厚、心功能不全、中风等疾病的人群;

3. 血压波动大,药物治疗效果不好等人群也可以做。

了解血压波动规律,有利于合理用药。医生之所以推荐患者服用长效降压药,也和血压波动规律有关,一天服药一次,就能时间一整天的平稳降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