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自川青铁路开通后,坐上动车前往川西北成为不少旅客高原之行的优选。令人遗憾的是,由于德胜隧道未贯通,目前川青铁路仅通至镇江关站,要前往驰名中外的九寨沟、黄龙等景区,旅客不得不换乘大巴,多花好几个小时。

好消息终于来了。5月11日,随着隧道内最后的拱部围岩被凿通,川青铁路全线控制性工程德胜隧道历时近十年顺利贯通,为川青铁路成黄段全线2024年通车奠定坚实基础,成都市民也有望在年内坐动车到黄龙九寨站。

软泥堆上“雕花”

耗时3540天才贯通

“这是我16年铁路隧道施工中遇到的最难的隧道。”提起耗时3540天才贯通的德胜隧道,中铁十六局成兰铁路项目总工程师王建江不禁发出感慨。

从高空俯瞰,此次贯通的德胜隧道位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境内,埋藏于层峦叠嶂当中,连接川青铁路镇江关站和松潘站。出乎意料的是,看似坚不可摧的雪山,“内心”却十分“柔软”,而这也成为了工程最大的难题。

川西北高原,地质活动极其频繁。德胜隧道的洞身穿越了龙门山、西秦岭和岷江3条断裂带,洞中的千枚岩遇水软化,一碰就倒、一捏就碎、遇水成泥,稳定性极差。因此,德胜隧道也被视作是我国最为艰难的越岭隧道之一。这里的施工,如同在软泥堆上“雕花”,难度堪称国内顶尖、亚洲罕见。

洞内结构的软,造就了施工过程的险。在最严重的地段,施工者开挖了18米宽的断面,竟被压缩至仅有10米宽。王建江总工程师向记者介绍,在洞内没有大型机器运转的轰鸣声时,常常能听到钢架受压时的“嘎吱”声。在7号工区施工过程中,甚至遭遇了全年掘进不足7米的困局。

面对如此不稳定的结构,施工该如何进行?为了和岩石的软化抢时间,施工团队采取“岩变我变”的超前支护体系,配置大型机械设备,在“软泥堆”一样的隧道四周,将10米长的注浆锚管像刺猬一样深深扎进岩层,并加装每米重达50公斤的双层HW200型钢拱架,将周围的岩层锁紧抓牢。

2800米海拔的德胜隧道施工现场,建设者挑战着高原山区隧道建设几乎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成兰铁路公司成兰指挥部党支部书记李群告诉记者,项目开工以来,参建者们经历多次严重的洪灾、泥石流、滑坡及危岩落石等自然灾害,铁路附属工程摧毁、道路损毁、建设物资短缺等险象环生。在软岩大变形主动控制、穿越活动断裂带、智能物流组织运输等方面开展了科研攻关,在实施过程中逐步完善和优化、集成创新,德胜隧道的贯通为中国乃至世界高原山区铁路建设提供了宝贵经验。

最后一个“梗阻”打通

年内有望坐动车到九寨黄龙

5月,茂县一带的车厘子已经染上深红,再过不久,这些来自高原的美味就有望通过铁路,来到成都人的餐桌。

川青铁路开通以来,成都与川西北高原的联系越发紧密,高原居民和山珍鲜品跟随着“复兴号”的轨迹,往返于蓉城和高原之间。随着德胜隧道的全面贯通,川青铁路成黄段的最后一个“梗阻”终于打通。

据了解,德胜隧道贯通以后,建设单位还将进行整体道床浇筑、长轨铺设、四电工程等施工,川青铁路镇江关至黄胜关段有望于今年内通车。该线路开通运营后,将极大便利沿线各族群众出行,对于推动沿线经济社会发展、维护民族团结、服务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而成都市民也有望在今年乘着动车前往黄龙九寨,比目前大大节约时间。

川青铁路是我国“八纵八横”高铁网中兰州、西宁至广州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线路起自成都东站,经四川省成都市、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海东市、西宁市,接入西宁站,正线全长约836公里,设计时速200公里,为国家Ⅰ级双线铁路。其中,川青铁路青白江东至镇江关段于2023年11月28日开通运营,今年以来每日开行动车组列车22列,累计发送151万人次,日均发送1.15万人。目前,川青铁路成黄段仅剩镇江关至黄胜关段还未通车。

牟磊 成都日报锦观新闻记者 陈煦阳 受访部门供图 制图 江蕊松

原标题:成都市民年内有望坐动车到黄龙九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