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城市和乡间、在森林和湿地、在戈壁和海岸线……生机勃勃的春末夏初,候鸟随处可见。每年春秋两季,是候鸟迁飞的时节。世界候鸟日一年两度,分别设在5月和10月的第二个周六。5月11日是今年的第一个世界候鸟日。

鸟类作为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都是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生态保护工作的重要对象。自2003年起,国家电网有限公司积极探索开展护线护鸟工作,携手社会各界开展国网“候鸟生命线”“生命鸟巢”等品牌公益项目,积极构建爱鸟护线联盟,将“专业护线”与“科学护鸟”全面融合,在维护电网安全可靠运行的同时,保护输电线路沿线珍稀鸟类,“鸟—线”共生的绿色发展局面逐步形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福建省三明市沙县区220千伏电力铁塔旁,东方白鹳驻足飞翔

爱鸟护鸟,推动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

我国地处世界候鸟南北、东西迁徙通道较为关键的位置,每年从我国过境候鸟的种类和数量占迁徙候鸟的20%~25%。

电网跨越高山大川、戈壁滩涂,将电能输送到千家万户,是推动社会经济发展的生命线。近年来,我国生态环境持续好转,鸟类种群数量快速增长,活动范围不断扩大。

在草原、湿地等环境中,电网杆塔高,而且更加稳固,吸引鸟类在输电线路杆塔上筑巢。但鸟儿衔来的树枝、铁丝、草秆,都可能导致电线短路,且鸟类的粪便具有强酸性,掉落在绝缘子上会严重影响电网运行安全,同时也威胁鸟类自身安全。

如何找到一个两全其美的方法,既不影响鸟类正常活动,又能确保电网安全稳定运行?公司坚持电网发展与生态保护统一协调,积极探索开展护线护鸟工作,实施国网“候鸟生命线”“生命鸟巢”等品牌公益项目,通过更全面的管理、更精心的保护、更广泛的宣传,推动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江苏电力员工在铁塔上安装人工鸟巢

在鸟类集中活动区域与输电线路地理走径重叠区域,公司建立输电线路沿线鸟类活动档案,明确“鸟—线”敏感区域,建立常态化“鸟—线”双安全巡护机制,并制订珍稀鸟类受伤标准化救助流程和杆塔上鸟类筑巢情况标准化处理流程。

同时,公司联合各方建立爱鸟护线联盟,举办各类公益主题活动,共同宣传珍稀鸟类保护理念,提升社会居民环保意识,畅通居民参与鸟类保护渠道,吸纳更多的社会居民参与到生态环保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行动中。

科学调研、创新探索、系统规划、公众参与……二十多年来,公司不断探索,从“驱”到“护”,采取铁塔风险点位分级管理,形成可持续解决方案,为候鸟筑起迁徙途中的爱心驿站,引导和帮助鸟儿在铁塔安全区域栖息,守护候鸟迁徙之旅。

科技助力,护线爱鸟取得更多实效

5月6日,在美丽的鄱阳湖畔,500千伏鄱章Ⅱ回线44号塔上,一对东方白鹳精心喂养巢内羽翼渐丰的4只幼鸟。其中的成年雌鸟叫“塔生”。这是它连续第三年回归铁塔筑巢繁衍。鸟巢下方,电网员工正在为它们升级“空中厕所”——加固延长绝缘子串防护挡板。这样既能隔离鸟粪对电力设备的腐蚀,又防范了鸟类触电风险,帮助东方白鹳与输电线路和谐共处。

2020年,国网江西超高压公司员工在40米高塔上发现了一个东方白鹳的鸟巢,里面的三只幼鸟奄奄一息。他们马上联系了江西省野生动物救护中心,在专家的指导下登塔救下幼鸟,并参与后续救护。经过77天科学救护,这3只幼鸟被放归大自然。放归前,网友给它们取名为“赣生”“塔生”和“复生”,“塔生”是其中唯一一只雌鸟。生于塔、居于塔,近三年来,“塔生”已在铁塔上成功哺育了10只幼鸟。

东方白鹳属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因其喜好在地域辽阔的高处筑巢,坐落在迁徙路线上的输电铁塔便成了它们筑巢“落户”的选择。公司与专业保护机构合作,以输电线路沿线东方白鹳、朱鹮、黑颈鹤等珍稀鸟类为主要保护对象,实施国网“候鸟生命线”公益品牌项目,通过在候鸟栖息地和输电线路周边开展鸟类活动分析、护鸟装置研发应用、珍稀鸟类保护联合巡护和专业救助,以及组织护线爱鸟专题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提升鸟类保护意识和能力,科学推进“鸟—线”双护,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东方白鹳在河北省唐山市35千伏南雪线铁塔上栖息

输电线路距离长、杆塔位置分散,很多分布在交通不便地区。如何提升防护效率和精准度?在江苏,凭借电网生物多样性监测系统,线路护鸟装置的利用率提升了约20%,综合运维成本降低超过500万元,实现了对鸟类“看见而不打扰、守护而不干预”;在安徽,电网员工开展鸟类仿生光发射科技项目,利用可视化微拍设备识别鸟类、发射生态光束,对鸟类飞行路径进行无伤害性引导;在山东,电网科研人员研制出新型复合绝缘防鸟罩,让电网涉鸟故障率大幅降低……科技手段的不断运用,让电网护线爱鸟行动取得更多实效。

2021年以来,国网“候鸟生命线”项目在天津七里海、河北南大港、山东黄河三角洲湿地等30余处候鸟栖息地开展,累计调研候鸟迁徙路径超过4500千米;组织或支持各地森林公安、公益组织和志愿团体开展联合巡护活动近千次,救助国家各级保护鸟类超过1.4万只;设立实体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1个、东方白鹳保护地2个,参与当地政府制定出台东方白鹳保护地管理办法1项。据不完全统计,2022~2023年,国家电网输电线路铁塔上的鸟巢里,孕育了580多只东方白鹳幼鸟。

筑人工鸟巢,引导鸟类在安全区域繁衍生息

加速、俯冲,一只猛禽的利爪捕捉到猎物。进食结束,盘旋一番,它落在了一基110千伏输电铁塔上。塔顶一角,由藤条编织而成的人工鸟巢,便是这只猛禽的“家”。

这里是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若尔盖县。这个平均海拔约3500米的地区,是全世界面积最大、最原始的高原高寒湿地,也是多种珍稀鸟类的栖息地。国网四川阿坝供电公司员工在这里为猎隼、黑鸢等猛禽筑起了一个个人工鸟巢。它们孵化、喂食、抚育幼鸟等行为,也被高清摄像头记录下来,回传到供电公司,为加强对鸟类的保护提供大量第一手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川省阿坝州若尔盖县110千伏线路铁塔上,大鵟在人工鸟巢内栖息

这是国网“生命鸟巢”公益品牌项目的一个具体实践。这个助力我国高原草原地区生态系统保护、促进电网与鸟类和谐共生的重点公益品牌项目,于2016年起源于青海。国网青海省电力公司先行探索实践,相继在可可西里和三江源腹地鸟类活动频繁的输电线路沿线搭建人工鸟窝,在青藏联网±400千伏柴拉直流输电线路铁塔上安装天然植物藤蔓编制的人工鸟窝20个。

“刚开始,我们在竹筐里铺稻草做鸟巢,但可可西里地区风沙大,稻草容易被刮飞,竹筐也容易风化破损。”国网青海电力检修公司电力天路运维班班长田龙介绍:“后来,我们试着把稻草换成椰棕垫,把竹条改为柳条,用细铁丝牢牢绑扎在一起;再往后,又将编织材料升级为藤条,并提前用防腐药水浸泡,进一步增强鸟巢的耐用性。”

2022年,在国网青海电力先行实践的基础上,公司科学策划、因地制宜将项目推广至四川、内蒙古、甘肃等地的高原草原地区,与当地生态环境保护领域相关政府部门、社会组织、科研团体合作,聚焦高原草原地区金雕、隼、大鵟等珍稀猛禽保护,保障猛禽繁衍生息、维护食物链稳定,推动高原草原脆弱生态系统的保护和修复。

国网“生命鸟巢”项目在充分研究掌握高原草原地区输电线路周围金雕、隼、大鵟等珍稀猛禽习性的基础上,研制适合不同种类猛禽的人工鸟巢,安装在鸟类生存栖息较多的输电线路沿线,引导鸟类在安全区域筑巢,并为每个鸟巢标注“门牌号”,运用数字化手段实时观测内部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国网安徽电力员工在汪湜护线爱鸟创新工作站为孩子们讲解鸟类知识

截至2023年年底,公司依托国网“生命鸟巢”项目,与专业公益组织合作完成了近3600千米鸟类活动路径实地调研,形成了3109份问卷调查,累计安装人工鸟窝5207个、招鹰架16个,成功引鸟筑巢2400余窝,近4000只幼鸟在人工鸟窝中孵化,有效保护了我国高原草原生态环境。

百鸟翔集,划过长空;铁塔筑巢,“鸟—线”共生。从怕鸟、赶鸟,到爱鸟、护鸟,电网与鸟类和谐相处形成了青山绿水间的美丽画卷。

内容来源:国家电网有限公司官方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