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诗人王淇有一首送春诗《春暮游小园》:“一从梅粉褪残妆,涂抹新红上海棠。开到荼蘼花事了,丝丝天棘出莓墙。”诗中的“开到荼蘼花事了”,是说等到荼蘼花开了,春天的花就全开完了。
其实不然,花事哪能轻易终了。春花落尽,夏花又开,夏花的烂漫并不逊于春花的繁盛。如果错失了春天,就不要再错失夏天。蔷薇花、石榴花、月季花、向日葵花、苦楝花等都属于夏花系列,静静绽放,淡淡芬芳,有风时起舞,无风时静守流年。
芍药一词,最早出现在《诗经》当中:“维士与女,伊其相谑,赠之以芍药”。意思就是说,青年男女如果两情相悦,互相喜欢,会以红色的芍药花相赠,就像现在的年轻人送玫瑰花一样。
“花容绰约”一词就是专门用来形容芍药花的。芍药花在众芳之中因为开得相对比较晚,所以又被称为“殿春”花。大文豪苏轼就有诗云:“多谢花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
到了唐朝,芍药花和牡丹花都备受京城长安贵族的追捧,芍药花是仅次于牡丹花排名第二的名贵花卉。正是因为如此,在唐诗中有很多吟咏芍药花的诗作。其中最经典的是韩愈的《芍药》。诗作原文如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浩态狂香昔未逢,
红灯烁烁绿盘笼。
觉来独对情惊恐,
身在仙宫第几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这首诗的大意是:
仪态万方,香气馥郁,这样的芍药花以前从未见过。
花朵像闪烁的红灯亮丽夺目,枝叶犹如盘旋游走的碧龙一样引人注目。
醒来独自与芍药花相对,不觉情生惶恐,神思恍惚。
这么美丽的花儿,人间大概是见不到的,不知道自己是在第几层仙宫。

韩愈这首《芍药》是一首咏芍药的咏物七言绝句。
整首诗开篇以一个“浩”字形容芍药之姿态,用一个“狂”字描绘芍药之香气,描绘了芍药花的形态和香味。接着,把芍药的花比夸为闪闪发光的红灯,把芍药的叶比夸为盘旋而走的碧龙,化静物为动物,显得生气勃勃,生机盎然。然后,纯写主观感受来反衬芍药的艳丽:在我醒后独与芍药相对时,我感到惊恐,这种美好的花在人间是看不到的,只有在仙宫中才能见到,那么,我现在究竟在第几重仙宫里呢?
全诗用语奇特,注重炼字,言简意丰,利索传神,气氛热烈,激动人心,色彩鲜明,对比强烈,交相辉映,缤纷起彩,诗趣盎然,耐人寻味,突出特点就是能“出人所料”地写出新意,变平凡为精警,化腐朽为神奇,一下子就能吸引人的注意,生动传神地刻画了芍药花超凡脱俗的品质,充分体现了“唐宋八大家”之首大家手笔的功力。
世间最美的相遇,就是你恰好盛放,我刚好路过。夏花是旺盛生命的象征,生如夏花之绚烂,人活着,就要积极向上,要像夏天盛开的花那样充分展现自己美好的一面,活出自己的人生价值,活出最精彩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