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国内的RFID圈子,流传着一句话:国内RFID标签厂商苦“ARC”认证久矣。本文就这个话题进行一番讨论。

首先介绍一下,什么是ARC认证?

ARC认证指的是由阿肯色大学(Arkansas University)主导的一个RFID标签性能的认证,业界称为:阿肯色大学认证(Arkansas Radio Compliance,简称ARC)。后来这个实验室搬到了奥本大学(Auburn University)。

这个认证的产生背景是:早期的UHF RFID市场中,沃尔玛、梅西百货等零售公司开始大量使用电子标签,由于自身对于UHF RFID技术不了解,委托奥本大学制定一套标签选型的规则。

从这个标准的产生背景就可以看出,早期的ARC认证针对的是服装与零售行业的需求从而对标签性能进行选型认证。

但是,随着产业的发展,这个认证机构也逐渐在演进,标签的范围目前在逐渐地往快递包裹、食品&药品等行业发展。

ARC认证为啥对国产RFID供应链

影响这么大?

为何国产RFID供应链苦ARC认证久矣?造成这个现象的因素有两个层面。

第一,是ARC认证的市场足够大。

根据RAIN联盟的数据,2023年全球UHF RFID标签芯片的出货量达到了448亿枚。并且,最近几年都保持着20-30%的涨幅在增长

如果从这个“大盘”数字来看,全球的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市场还是很可观的。

但是,对于国产RFID标签供应商而言,并没有感受到行业高速的增长且行业很大。

主要原因是,全球UHF RFID标签的增长主要依靠某些单一大客户的增长。

比如说UPS在2023年开始大规模使用,单一客户带来的增量预计超过50亿pcs,此外,就是沃尔玛订单的渗透率增加,也带来了数十亿pcs的增长。

而这些海外的大客户,都要求RFID标签通过ARC认证。

根据我们粗略估算,全球需要有ARC认证的市场占所有UHF RFID标签的比例可能会超过80%。

所以说,ARC认证的市场规模是很大的。

第二,国产的UHF RFID标签供应链基本上进不去ARC体系。

因为ARC认证针对的标签的性能,所以受影响的主要是UHF RFID标签产品线的供应商

比如国产的UHF RFID芯片厂商,目前这个赛道上的玩家也越来越多,但是对ARC市场只能“望洋兴叹”。

而国产的UHF RFID标签厂商也是同样如此,正是因为进不去ARC体系,所以,国产的标签只能在国内市场卷,一旦有个有规模的国产项目出来,就会卷成麻花。

当然,面对这样的现状,国产标签厂要生存下去,肯定也都在找寻自己的出路,比如做特种标签,或者工业市场,或者出海到非ARC认证的市场,这个话题可以在后面的文章进行单独讨论。

对于读写器厂商而言,倒是没有这样的限制,不过海外大客户一般也会对芯片方案有要求。

国产RFID产业要有更好地发展,

关键看国产的应用

RFID产业链之所以有一道“ARC”认证来卡脖子,最关键的因素,还是终端需求客户是以欧美零售大客户为主。

这也是国外能卡脖子的底气所在,所以即便是没有ARC,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也会有另外的认证来替代ARC的作用。

所以,国产RFID产业想要发展突破,一个很重要的条件就是国产的用户要在RFID标签的应用市场占比大起来。

关于国产的终端用户每年的标签量有多少,目前还没有一个准确的数字,不过,在今年的《2024中国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白皮书》中,我们会对这个数字进行重点分析。

有芯片行业的朋友跟笔者说过一个有意思的现象:凡是终端用户主要是国内的企业或者政企单位,最终都会被国产芯片给替代。

这句话的意思倒不是因为国产客户对于国产供应链的保护(政府国企单位除外),主要是因为国产芯片最大的杀手锏就是性价比,价格会低很多,而技术层面的差距也会逐渐缩小,因此,自然而然的就获得了市场客户的青睐。

当一个产业有规模之后,统一标准是一件必要做的事情。目前国内的RFID无源物联网产业也正如火如荼,市场上关于成立一个中国的类似于“ARC”的标准的呼声也越来越多。

不管怎么说,ARC还是一个很成功的组织,国内的标准组织也应该参考它的模式。

首先,它的成立就是由沃尔玛这些零售终端客户需求方牵头的,国内的技术产品标准基本上都是由上游的供应商牵头的,这就形成了一个鲜明的对比,因为只有应用需求方才最懂需求,并以此倒逼上游的产品技术如何进行迭代与演进。

其次,在ARC体系内,相对没那么卷,产能的分布比较合理,既能够避免产能不足,也有效防止产能过剩,且供应商的价格与利润也比较合理,这样才更有利于整个产业的发展。

关于中国RFID产业自己的ARC认证的建议与想法,欢迎读者朋友们留言评论。

目前,我们最新版的《2024中国RFID无源产业白皮书》正在调研中,欢迎行业的朋友参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