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尖的露水在晨曦的照耀下熠熠生辉,

智慧之光在知识的海洋中波光粼粼,

语文的魅力在研讨中绽放光华,

愉悦的交流在双实外娓娓道来。

五月浅夏,花开未央。为充分发挥名师的引领示范作用,推动成都、眉山两市名师工作室的建设,共同探讨打造高效语文课堂教学路径,5月10日,岳自奎眉州名师工作室、双流区名师周晓玲工作室课堂教学交流活动在双流区实验小学外国语学校举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双流区教科院李顺榕副院长,岳自奎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及周晓玲名师工作室全体成员,仁寿县彰加镇小学部分语文教师和双实外全体语文教师参加了此次活动。

本次活动聚焦新课标导向下的课堂变革,以课堂为阵地,共同探讨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

第一堂课由眉山市丹棱县端淑小学的李欣雨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第一课时。李老师通过有趣的歇后语导入新课,瞬时间激发起孩子们浓浓的学习热情。接着,孩子们在齐读课题的过程中,巧妙利用多种识字方法记住了“猴”字。在师生合作朗读课文后,李老师通过归类识字、字理识字等方法引导学生重点识记了跟手部动作有关的生字。随后,学生通过自主朗读,了解了“小猴子去过哪里、看到了哪些事物”,并带着想象读出小猴子的心情。最后,李老师利用字理识字和借助图片的方法帮助学生学写“非、瓜”两个生字,孩子们在愉快的学习氛围中收获满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第二堂课由眉山天府新区实验学校的石庆玲老师执教《小猴子下山》第二课时。石老师的课前导入别具一格,通过“你比我猜”的游戏,既带动了学生积极的学习兴趣,又巩固了上节课新学的生字,可谓一举两得。接着,石老师带领孩子们围绕“小猴子下山的时候为什么两手空空呢?它都到过哪些地方?在下山的过程中看到了哪些事物?”这些核心问题,沿着小猴子下山的足迹,去发现、去表达、去寻找小猴子最终空手而归的原因。为了帮助孩子们进一步读懂故事,石老师提供了图片支架和提问支架,孩子们两两合作,发现了小猴子的所见所做所感,最后顺利总结出这个小故事背后蕴含的大道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展示课结束后,眉州名师、正高级教师、小学语文特级教师岳自奎校长为大家做《指向语文核心素养的“理趣味儿”》的专题讲座。岳校长引用爱因斯坦对教育的看法“如果人们已经忘记了他们在学校里所学的一切,那么留下的就是教育”这句经典名句开讲,强调了核心素养的关键在于单单一个“真”字,即在真实情境、真实任务中有真实的获得和真实的生长,真实的课堂就是要发展学生扎扎实实的能力。接着,岳校长结合自身教学经验以及对教育的深刻思考,分享了自己对于大单元教学的看法,特别是“处处都是隐形性习作”的理念,让在场的老师们感受到了浓浓的“理趣味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育需要实践者,更需要领航人。双流区教科院李顺榕副院长在活动最后围绕一个“共”字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第一个关键词是“共享”,周导和岳导带领各自的团队进行了课例研究和专题分享,让成都、眉山两地打破了地域的边界,让小学语文教学走出了自己的狭小空间,开了另外一扇窗,看到了另外一种语文教育样态。第二个关键词是“共创”,岳导致力于“理趣课堂”的建设,周导致力于“自能课堂”的建设,两个导师都不约而同地抓住了课程改革的最主要的阵地——课堂,创造了新的课堂价值追求。第三个关键词是“共进”,李副院长祝愿两位导师,两个团队,两所学校能够携手共进,为小学语文教育做出更大的贡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春深四月去,夏来五月新。校园里的一切都焕发出生机与活力。下午,在周校长的带领下,岳自奎工作室一行人参观了双实外美丽的校园,感受我校的校园文化及班级文化。周校长重点介绍了学校的“三三全链接”阅读课程以及智慧阅读项目,孩子们在“小舞台”和“朗读亭”的精彩表现更是吸引了一众老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教与研携手,学与思并肩。我们一起共赴一场语文的盛宴,碰撞出思维的火花,感受到了教研的快乐。每一次的教研都是一段新的旅程,每一次教研都是一个新的起点。学无止境,教无止境,研无止境,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下,相信老师们将会继续绽放高效智慧课堂的迷人芬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