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7年8月13日,日军再次进攻上海,使得淞沪地区再次爆发了大规模的战役。

这次日本有准备而来,实施的侵略更加残忍与血腥,同样,国民政府也有所准备,二者在淞沪战场上打得你死我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蒋介石难得在淞沪战场上下了巨大的“决心”,国军和地方部队源源不断的涌入上海战区。

整个淞沪战场上随处可见中国军人,当然,还有一支队伍在战场上穿梭不已,拯救军人与普通百姓。

那便是,中国红十字会。

只是,这个红十字会与今天的有所不同,它在当时的国民心目当中是真正的良心存在。

通俗来讲,民国时期如果发生自然灾害或者灾难,民国居民第一个想到的不是政府,而是红十字会。

时间回到七七事变,红十字会在综合考量战争风险的前提下,开始着手布置战事医疗准备,以上海的医疗条件为背景,建立起庞大的医疗救治团队。

同时,储备药品与急救设施,培训专业的医疗救助人员,也对普通居民实施自救互救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希望通过这种方式,弥补政府和军队在医疗救助方面的不足之处。

基于广大医疗救助的需要,热血青年纷纷加入医疗救助队,10支专业队伍和12支筹备队因此建立起来,每队队员配备在60人左右。

8月13日,战斗打响之后,前仆后继的中央军折损在淞沪战场,与此同时,各地方部队损失更为严重。

可是,面对如此众多的伤员,国民政府已经没有多余的能力组织战场救援,只能将精力全部投放在战场作战上。

救助军人、国民的重任,就落在了红十字会的身上。

各支队伍被投放到战场上的各个角落,随身携带医疗物资,救助战场上的伤兵与居民。

第一救护队苏克己以及我党其他救助人员,在8月13日建立了罗店医院,为卜海小川沙地区、罗店镇的军人提供医疗援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克己烈士

可随着暂时的不利,8月23日,罗店医院也已经处在日军的炮火之下。

为了安全,医院只能进行转移,可众多的伤兵已经无法行走,没有办法的苏克己只能抬着担架一个一个转移伤员

正当苏克己与刘忠武抬着飞行员苑金函,其他人打着中国红十字会旗撤离时,伪装成平民的日寇,突然对救助队发起了袭击。

苏克己的双腿被日寇的刺刀砍断,其他队员也纷纷惨死在日寇的手下。

除了第一队牺牲以外,第二、第六队也出现了重大的伤亡,甚至,有的队员被日军的炮火炸得尸骨无存,连名字都没有被记下。

虽然,红十字会伤亡惨重,但救助的速度与力度没有停止,更大的南京伤兵医院在战场上建立起来。

在这所医院里,远道而来、从各地奔赴支援的医生和工作人员共计730多名,医疗床位更是高达5000多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可令人感到可惜的是,虽然中国军人牺牲受伤的人数巨大,但能够接受到医疗救助的却寥寥几人。

5000张床位,最后,只收治了3381人就被迫进行转移。

国民政府和中国军队撤出上海地区之后,中国红十字会选择继续留在当地,对中国军人和居民进行医疗救助。

从1937年8月13日战斗打响的那一刻开始,中国红十字会一直在坚持,到1938年4月时,他们已经累计救治了4.3万人,筹集了各种救助资金高达312万。

因为他们的存在与救治,15万我难民得以幸存。

彼时的中国红十字会,组成人员以外国人居多,他们同中国医疗人员一块儿,全部都全力以赴救助难民。

在外国人众多的十字会当中,他们还保持了一个透明公正的原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财务委员会针对募集到的善款,以及款项的去处、开支等情况进行公示,做到所有流水见报纸的底线。

在各大租界,红十字会利用当地的国际条件,积极开展难民的医疗、救治。

在条件困苦的年代,红十字会通过医疗点、医疗诊所,以及医院等开展了48万多次的诊疗活动。

而且出人意料的是,在那个动荡的年代,红十字会还会积极购买各种疾病疫苗,免费为群众进行接种。

仅此一项工作,就有10万人后受益,避免了难民当中的流行病发生。

除此以外,红十字会还承担起了引导生产的重任,他们在救治难民的同时,还会教授难民基本生活技能,保证难民有基本的收入。

总的来说,彼时的红十字会除了在战场上发挥重大作用以外,还是一个良心的社会组织,只是,他们的故事很少被世人所知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