蜘蛛、蝎子5.2亿年前的祖先可能长什么样?最近,云南大学科研团队有了新发现,而且这一研究成果也登上了国际著名生物学期刊《BMC生物学》。

这几块化石上的虫子,名叫长尾螳螂虫,是距今约5.2亿年前的早寒武纪大附肢节肢动物的一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根据我们的研究,我们认为它不大可能是所有节肢动物的祖先,而只是蜘蛛蝎子这一类螯肢动物的,这一类动物的祖先型的代表,在5.2亿年前的代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过去由于化石的缺乏和技术限制,研究者在这类节肢动物演化上存在争议。为解决这个问题,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刘煜、侯先光团队使用显微CT扫描、三维建模和虚拟解剖技术等,从长尾螳螂虫的化石表面和内部提取信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化石内部保存的这些细节,因为没有被磨损过,没有风化过,所以它就保存得非常完整,栩栩如生,基本上完整的这个形态学结构,都能够看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获得了三维立体全貌后,化石内部更多的细节显现出来。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我们接下来的工作,就是要把这些杂质,噪音信号,躁点给它去除,可以近乎完整的把动物的身体信息从石头中里面提取出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你还得区分它到底是不是杂质,还是它就是一个细微的,你不知道的身体结构,只是你以前你的知识储备里没有这个东西,你还得去区分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了获取完整详细的信息,刘老师通常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他需要大段的时间静心钻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比如说这个三维模型,应该是花了我几周的时间,就是每天几个小时坐在这,然后连续几周的时间,才能够让我提取出,或者说复原出这么完整,我自己也满意的这么一个,有学术意义、学术价值的这样的模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秉承多花时间、艰苦付出的工作理念,科研团队对长尾螳螂虫有了更全面的认知。每当有新的发现,喜悦都会涤除之前的枯燥乏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相当于你是穿越五点几亿年的历史去认识它,在我看来这是一个很神圣的工作,我是世界上第一个看到这些结构,第一个真正看懂这些动物的人,我觉的很幸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刘老师说,这正是他研究古生物的动力所在。

云南大学古生物研究院副院长 刘煜:“最大的意义就是满足我们人类的好奇心、求知欲,让我们知道我们从哪里来,甚至可以让我们尝试去回答,我们未来会去向哪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记者:王正民 邹延智 实习 王福明

编辑:凌云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