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

5月10日至12日,作为“泱泱国风·舞动经典”系列开幕演出,由上海歌剧院创制的原创舞剧《永和九年——兰亭集序·舞传》亮相国家大剧院。

舞剧《永和九年》作为上海市重大文艺创作委约项目之一,由上海歌剧院、上海久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联合出品,力邀艺术总监王舸,导演兼编舞王亚彬,剧本顾问曹路生,编剧烽坦工作室,作曲吕亮,编导钟实、张亚鹏、张帆,舞美设计沈力,灯光设计任冬生,多媒体设计胡天骥,服装设计吴蕾,造型设计贾雷等顶级主创团队,将传统与现代、东方美学与国际视野巧妙结合,让千余年前的名篇名士及蕴含其中的哲理与思想,以一场美轮美奂的视听盛宴呈现于舞台,以超越时空、跨越国界的艺术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兰亭雅集 芳沁古今

永和九年(公元353年)暮春,东晋书法家王羲之与谢安、孙绰等数十位文人雅士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举行风雅集会。大家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并推举此次聚会的召集人王羲之写序记录。酒酣意畅之际,王羲之挥毫写下《兰亭集序》,名扬天下的“天下第一行书”自此诞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台之上,山雾缭绕,竹影朦胧,古琴雅乐,缥缈回荡。舞剧《永和九年》的时间线由晋唐直至当下,不仅围绕“天下第一行书”《兰亭集序》的诞生,更将视角延续到作品及其所代表的书法艺术在后世的传播、继承与发扬光大。

作为国内首部全景式展现书法作品传世历程的舞剧,《永和九年》以序中名句作为舞剧篇章主题与情感推进的线索,采用抒情与叙事相结合的手法,将书法气韵、文人情怀融入舞蹈的编创,透过“天下第一行书”诞生至今的千年历史画卷,赞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伟大创造与生生不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此,主创团队大胆尝试叙事与抒情相结合的全新方式,采用闪回、跳切等手法,来展现这一段千年历程,跨越历史纵深,凸显书法艺术的划时代意义与其国际性的艺术感染力。

该剧的导演、编舞王亚彬介绍,“《永和九年》是一场以‘书法’作品为载体的人文回溯与展望,同时将过去与当下审美脉络衔接,与观众建立共鸣,展示艺术典粹的凝练与璀璨,是一部集聚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舞剧作品。我们打破了观众对舞剧的惯性想象。既跳脱出常规的讲故事,也不全然是近年比较流行的诗意表达,而是希望兼顾抒情性与叙事性,将诗化的意境与戏剧情节的推进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通过梦境、旁白、戏中戏等手法的综合运用,让一段跨越千年历史的传承故事变得更为生动精彩。”

巧思展现人文之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舞剧由一位青年对这部《兰亭集序》的历史探寻开始,《兰亭集序》中的许多典故、金句皆在舞剧中有所体现。序章奏响,“茂林修竹”“曲水流觞”跃然舞台,文人雅士们带领观众“游目骋怀”,感受兰亭雅集曲水流觞之趣;叹“俯仰一世”之短暂,王羲之不由酣饮忘尘,与众人“放浪形骸”;然醉卧于天地山水之间,忆及过往,他感慨“死生亦大”,挥就千古奇文;“修短随化”,生命无常,故以珍视当下,更应留精神与信仰长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历史的年轮将青年带到大唐,舞剧则通过多线叙事、双空间并行等手法,以极具张力的艺术处理,讲述“兰亭”传扬于后世的故事。几经尘世流离辗转的《兰亭集序》在李世民及历代有志之士的推崇下传扬四海;“后之视今”,“天下第一行书”被历代传承,其尊重生命、崇尚自由、开朗豁达、追求理想的乐观态度更激励着今人积极进取。舞台上,不仅通过群臣共舞,呈现行云流水而不失风骨的书法风韵,更透过太宗李世民的内心独白,表达出其对驰骋广宇、自由旷达的神往。当青年回到现代,与无数书法爱好者们一起研习《兰亭集序》的历代摹本,他们又何尝不是“后之览者”,承接起一份传续弘扬的责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上海歌剧院副院长季萍萍介绍,“舞剧《永和九年》的人物设定,我们没有局限和止步于《兰亭集序》的作者王羲之,而是有着用心良苦、也别出心裁的设计。青年‘赓’其实是中华文化不断发扬光大的继承者,他不仅只是从魏晋到大唐、再到现代的时间穿越者,更是与‘中华文化瑰宝’的创造者王羲之、王氏书法的推崇传播者李世民,串起了一条‘创造、传播、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脉络,串起了延绵不绝的文化赓续。”

舞蹈遇上书法 解码千年雅韵

书法,静中见动,一笔一划都是心性的流露。王羲之的《兰亭集序》更以其书法造诣、文化内涵、文学和历史价值,被誉为“中国行书第一帖”,成为中国书法艺术的典范。而舞蹈,则以身体为笔,空间为纸,绘出动人的生命轨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书法与舞蹈虽为不同的艺术门类,却有着相通的艺术追求。一个在意于心手合一的境界,一个追求身心自由的表达。书法的力透纸背,恰似舞蹈中的力度与控制;而舞蹈的流畅与变化,又如同书法中字与字间的气韵生动。书法可谓是纸上的舞蹈。舞剧《永和九年》将书法气韵赋予舞者们矫若游龙的墨色水袖之中,用当代审美语汇解码千年风雅墨韵。

舞剧以中国古典舞的“气韵生动”,兼在肢体表现上强化动律间的“拧倾圆曲”以及“手眼身法步”的高度配合,来“模仿”书法的运笔,如气息、力道、节奏、幅度、起承转合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王羲之身处兰亭雅集,一觞一咏间不禁由眼前的美好联想起个人际遇、家国情仇,将自己对生命的敬重、对当下的珍视、对自由的崇尚、对人生价值的追寻,皆注入《兰亭集序》,赋予其生命。而在这段群舞中,灵动飘逸的墨色水袖洒脱中透出坚韧,将王羲之泼墨挥毫《兰亭集序》时气定神闲、行云流水、酣畅淋漓的巅峰状态尽现于眼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永字八法”舞段,男舞者们在多媒体苍劲有力的点画笔触之下,在张弛有度的鼓梆律动之中,举手投足声声相扣,通过肢体、身韵与书法的形神合一,在气韵生动、闪转腾挪间,呈现书圣笔下之书法要义:侧、勒、弩、趯、策、掠、啄、磔,展现力透纸背,崩裂之声、胸怀之阔、持之以恒、锐利之锋、遒劲之力、舒缓之劲、筋骨之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作为王羲之书法灵感的源泉之一,白鹅及由白鹅而引出的21个“之”字典故,也通过两段女子群舞生动展现。王羲之爱鹅人尽皆知,更善观察鹅之动态,由上海歌剧院舞剧团首席演员谭一梅饰演的鹅生动传神,与宋雨的双人舞更是将王羲之一生爱鹅、画鹅、从鹅之姿态吸取书法灵感的典故情景再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与此同时,舞剧也将书法元素巧妙地渗透于视觉所及之处。剧中卫夫人以《笔阵图》教习王羲之群舞“高山坠石”,以杭纺的水袖表现书法的遒劲有力和泼洒自如;“万岁枯藤”则用富有肌理的弹力材料展现演员身体上的表现力,将水墨在纸上的变化流动转化为空间的雕塑。此处女群墨色长袖舞,借助中国古典舞之优势,生动演绎了中国书法的节律与气韵,以“飘如游云,矫若惊龙”的长袖,巧妙诠释了王羲之宗法自然的艺术自觉。

舞剧《永和九年》穿越千年将目光聚焦于《兰亭集序》,其文化意义不言而喻。作为书法作品的《兰亭集序》“尽妙穷神,作笵垂代,腾芳飞誉,冠绝古今”,经由一代又一代文人和艺术家的临摹、复刻、印拓、寻踪而新陈代谢和持续生长,逐渐从一件孤立的作品成为一个支撑起古典中国艺术版图的审美体系和艺术精神。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天,我们作为‘后之览者’,以一台原创舞剧将古人留给我们的宝贵文化遗产创新性发展、创造性转化,让更多观众通过这出舞剧看到我们优秀中华文化与传统精神持久永恒的生命力。”提及《永和九年》,上海歌剧院党委书记、常务副院长赵蕾表示:“对未来的‘后之览者’而言,我们也希望这部舞剧能够历经时间的考验,在不断打磨中尽善尽美,赢得更多观众‘信可乐也’的肯定。”

中国文艺网新媒体

图片 | 上海歌剧院供图

编辑 | 高晴

点个“在看”,共同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