凡人微光,造阳成炬。淮滨县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开辟"凡人小事"专栏,推介一批能动履职、为民司法的法院干警,用鲜活的事例展现他们践行"公正与效率"的永恒主题,用平凡的小事讲述他们为民解忧的大情怀,让我们一起走近这些寻常而不平凡的淮法人,向身边的榜样学习致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沈小平,男,自2006年入职淮滨县法院工作,先后在执行局、综合办公室、期思法庭工作,现任马集法庭庭长。入职以来,沈小平连续多年被评为先进个人、办案标兵,2023年度被评为"全市法院先进个人",2024年第一季度被评为"全市法院办案之星"。

基层工作十年,他用耐心、爱心、责任心及温暖的真心办好每一个案件,以公平正义和实事求是,获得群众的一致好评,他用行动诠释了一个人民法官的初心和使命。

恪守为民情怀,传递司法温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积极践行司法为民的理念,始终坚持"能调尽调、调判结合"原则处理矛盾纠纷。在他的办公桌上,你会看见整齐排开的案件,对于每个案件他都反复斟酌打磨,与当事人磋商,凡是有一丝调解可能性,都会尽心调解。如在一起邻里纠纷案件,陈某从自家地里农作回家,途经郑某种植的一片芦苇地,踩折了郑某种植的芦苇。双方当事人因此发生肢体冲突,互不相让,都要求对方赔偿损失。为妥善处理因"一颗芦苇"引发的邻里矛盾,避免再次衍生诉讼,在与当事人了解基本情况后,沈小平与人民调解员、人大代表组成调解团队,经过多次实地了解、分开询问、入户调解,找准问题症结,逐一化解双方矛盾,最终促成双方握手言和。

解决群众难事,办好民生小案

他曾说"我的理念是弯腰为百姓,姿态放低,才能体谅民生疾苦,传递司法温情"。在办理案件时,他始终秉持"如我在诉"理念,用心用情解决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努力办好每一件民生小案。如一起八旬老人状告三子女的赡养纠纷案,老人常年卧病在床,但三个子女却因赡养问题产生分歧,也让王老太的赡养问题成为了难题。这样的案件法理清楚,判决相对容易,是一判了之乐得轻松结案,还是煞费周折调解,弥补亲情之间的裂痕?沈小平毫不犹豫选择了后者,在调解过程中,沈小平对三名子女从情、理、法的角度进行耐心劝解,指出老人的不易和子女应尽的抚养义务。经过一番劝解以后,各持己见的子女终于解开心结,并就老人后续的照料问题达成协议。就这样,这起赡养案最终得以妥善解决,风烛残年的老人老有所依,曾经四分五裂的亲情得以弥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认为,不论当事人之间如何剑拔弩张,矛盾纠纷如何纠缠难解,他始终相信行则将至,要迈出步、弯下腰、沉下心,倾听当事人的心声,精准突破,融化坚冰。

坚持司法为民,情系千家万户

对于沈小平来说,司法为民并不是一句口号,最关键的还是要体现在实实在在为民解困、化解纠纷的具体行动中。

为便于当事人及群众了解诉讼,想当事人所想,急当事人所急,解当事人所难。制作各类案件诉讼指南、网上立案流程图、创作"离婚、彩礼纠纷一卡通""婚姻家事案件裁判指引",成为案件风险防范的"指引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构建矛盾化解新机制,打造"品牌调解室",对辖区常见的涉婚姻家庭、民间借贷类型案件,设立"小镇家事调解室""老村长调解室"进行调解。在继续发挥"品牌调解室"作用的基础上,又增设了"人大代表调解室"。对涉农民工等特殊群体案件,开启绿色通道服务,建立"老村长先调+村委会再调+法官综合调"的10日调解模式。对涉及邻里矛盾纠纷,采用"人民调解员调解+人大代表共调+法官联调"的"三调联动"方式。对涉民生社情案件,采用"老村长调解+巡回审判"模式,践行"马锡五审判"方式,做实矛盾纠纷的"化解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为当事人答疑解惑对裁判文书后附"判后温情告知书",释明判决的法律依据、履行义务的时间及方式、拒不履行文书义务的法律后果等内容,及时督促负有履行义务的一方当事人按期履行义务,将审判职能延伸至判后阶段,成为当事人诉讼过程中的"答疑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他曾说法官就是"气度上不卑不亢,立场上不偏不倚,态度上不温不火,言辞上温暖与上进",他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默默的坚守着法官职业的风貌,对司法事业的初心和使命,对群众的真心与守护。寥寥数语,道不尽他温暖善良、坚守初心的精神风貌,他还在用行动书写着司法为民的坚定态度,他还在用行动坚定着为人民服务!(汪俊 金宏辉 岳千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