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面上有不少非药品

打着“治病解忧”的旗号进行兜售

普通百姓往往无法辨别其功效与真假

那么,怎么确定你买的是药品呢?

药品与非药品怎么区分?

一起来看

市面上的产品如何区分

药品和非药品?

可通过查看产品外包装上的批准文号来辨别。药品的批准文号“国药准字”;第一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备案管理,其备案凭证编号是“**械备”;第二类、第三类医疗器械实行产品注册管理,其注册证编号是“*械注准”;卫生消毒产品的批准文号是“卫消证字”

如下图所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药品、医疗器械、卫生消毒产品

有什么区别?

药品,是指用于预防、治疗、诊断人的疾病,有目的地调节人的生理机能并规定有适应症或者功能主治、用法和用量的物质。药品分为处方药、甲类非处方药(红标OTC)和乙类非处方药(绿标OTC),处方药(需要凭处方购买)、甲类非处方药可以在药店购买。乙类非处方药安全性更高,不需要医师或药师的指导,民众可以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但须在药店或在具备药品经营资质的商店购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属于处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属于甲类非处方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属于乙类非处方药

医疗器械,是指直接或者间接用于人体的仪器、设备、器具、体外诊断试剂及校准物、材料以及其他类似或者相关的物品,以及所需要的计算机软件;其效用主要通过物理等方式获得,不是通过药理学、免疫学或者代谢的方式获得,或者虽然有些方式参与但是只起辅助作用。医疗器械按照风险程度实行分类管理,医疗器械可分为三类。第一类是风险程度低,实行常规管理可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外科用手术器械(非无菌的刀、剪、钳等);非无菌棉签、棉球;包扎用胶带、绷带等。第二类是具有中度风险,需要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无菌创口贴、不可吸收缝合线、血压计、体温计等。第三类是具有较高风险,需要采取特别措施严格控制管理以保证其安全、有效的医疗器械,如植入器材中的骨板、骨钉;角膜接触镜(隐形眼镜)、人工角膜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卫生消毒产品是指用于杀灭或去除病原微生物、细菌、病毒等的化学制品或物理制品。例如酒精、过氧化氢等,部分风油精也属于卫生消毒产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来源:“海南药闻”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