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的意义?这个概念其实很大,它可能有通用的意义,也有独特的意义。通用的意义上,人类从古猿发展至今,我觉得,靠的是好奇心与想象力,好奇心驱动着人类不断地探索与前进,而想象力,是好奇心的引领。
在古代,读书只是贵族可享受的待遇,贵族阶级读书认字后,想象力随着自己知识的增长开始拓宽,浪漫主义色彩赋予他们讲故事的技能,现实主义色彩又赋予他们统治的需求,所以他们可以描绘天堂地狱、可以描绘皇帝教皇至高无上,为的就是建立认知地护城河,巩固他们的统治,这应该就是古代贵族读书的意义吧。
那时候,读书是一种奢侈品,普罗大众没法享用。世界就是不公平的,没有读过书的普罗大众,其实在人类历史的长河里面,基本没有留过名,都不过是历史的尘埃。而我们现在所传承赞颂的,其实都是古代的贵族,远的像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嬴政、诸子百家等,近的像文艺复兴时期的达芬奇、卢梭,科学界的牛顿爱因斯坦,中国就不用说,基本都是皇权社会的人物。他们多数都是因为读书,有了自己的价值观后,可以遵循内心的想法,逐渐将其变为现实。所以,读书对个人,可以为实现自己的理想奠定坚实的基础,对社会,可以为自己发声,甚至仅仅是在漫长的历史中留下一个印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现代,人人都可以读书,或者说人人都有机会读书,书好像成了最廉价的东西。但是并非人人都读得好书,一本书不是看一遍就算读了,而是跟粮食一样,吃了后要转化成营养才有用,不然就跟拉出的粑粑一样。那么,现代的人为什么要读书呢?我想,那对每一个人来讲都有其独特的意义。有的人读书是为了看懂报纸新闻,有的人读书是为因为它是通向成功的捷径,而有的人,读书就是为了更广泛地赚钱……这些都是每一个人读书的驱动力,有了一个强大的欲望,他们就会为实现这个欲望铺砖,而读过的书就是最重要的砖头。
但是我在这里想说的是,在现代,我们为什么要去读书?为的就是建立起我们最为适合的三观。
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这三样东西我记得在以前读书的时候就被说烂了,现在在这个世界上活的三十多年,回头看看,原来这三个是多么重要的存在。现在在学校里学到的东西,都是学校、社会给你的,是被动接受的,我们都是被时代裹挟着前进,我们都融入在时代的洪流里,浩浩汤汤。所以这个时代的人说成功就是要买房、成功就是要买豪车、成功就是孩子能上名牌学校、成功就是能拥有很多资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多少人为了这样的成功,竭尽全力,劳累一生。这样的成功定义,是别人眼里的定义,而不是自己三观的支撑,如果自己的三观刚好吻合上别人眼里的定义,那他在这个世间应该是相当幸运的。但人生不一定就是一种活法,世俗很可怕,但如果你想有自己的想法,并且实现它,那就得有适合自己的三观,这样当你面对世俗的时候,你才有底气作斗争。
那么如何建立属于自己的三观呢,我的建议有两点:读更多的书,认识更多有趣的人。
读更多的书。在学生时代,你应该尽可能地读书,当然包括学校里面的教科书,还有更多更多你现在没有接触到的书。这个世界的哲学观点有很多,有辩证唯物的、有形而上学的、有可知论,有不可知论,很多很多你还没有接触过。很简单的道理,我们现在在学校的围墙里,看到的都是围墙内的事情与逻辑,但是围墙外面是更广大的世界,井底之蛙的思维将来去跟外面的人谈论,是不是就会错过很多机会,因为别人想要捧你,你都没有这样的认识基础。虽然尽我们这一生,都只会也仅会是井底之蛙,但是如果我们看到再大一点的天空,也许自己的梦想就是在扩大一点点视野中呢?现在学校的课程并不一定是自己所喜爱的,学校教授的知识也不一定是未来的自己可以用得上的,但这就是一种人类社会已经验证过的游戏规则,初期阶段的教育,其实就是一个阶梯,保持自己足够的优秀,不要在最重要的关键路口迷失自我,去遇见未来更优秀的自己,这个就是现在读书的意义,你肯定有在更高一层的维度审视自己学习的能力,迈过去了,可以在更好更高的平台去看风景,三观意识就在你看风景的时刻慢慢凝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认识更多有趣的人。我们没法看全部的书,有艺术的,有科学的,有哲学的,有政治的……,但有一个捷径,去认识人,前面说的,读过的书会跟吃过的饭一样,短时间内看不出什么,但是它会成为一个人的营养,助力一个人的成长,塑造一个人的性格等。去跟一个人沟通交流,他的人格已经凝练了所有他读过的书籍、经历的事件的精华,我们取其精华就会更好地开阔眼界,更好地认识世界。那怎么认识这些人呢?去学校里吧,学校里面汇聚有很多牛人,他们有独特的思维,他们有独特的人生规划。大学的大,学识渊广谓之大,里面有人生导师,有同志向的同学,可以助推你站上更高的平台,拥有更远的视野。
去构建自己人生的框架,并利用自己的学识将其绘制成独一无二的风景,也许,这就是读书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