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惠券、信用卡、金融科技轮番上场,银行通过金融创新服务,助力上海打造“世界咖啡之都”。

“不愧是咖啡之都,咖啡展出的商铺一眼望不到头!”在逛完徐汇西岸滨江的咖啡市集后,一位网友如是感叹道。

近日,2024年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开展系列活动,吸引了各地咖啡爱好者的目光。活动期间,银行也推出各类优惠和服务,优惠券、信用卡、金融科技轮番上场。

未来,银行如何更好助力上海打造“世界咖啡之都”?专家指出,银行可以通过金融创新更好地融入本地社会活动。对外支付业务方面,可以从商户支持拓展、用户支付体验等方面入手,通过产品功能的打造,为用户提供区域性的一站式综合金融生活服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罗葛妹摄

银行助力“咖啡节”

“在上海,品世界”。

近日,在上海市各区的活动接力下,2024年上海国际咖啡文化节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作为“五五购物节”15大标杆活动之一,今年的咖啡节吸引了多家咖啡品牌参展,无论是“五一”期间人山人海的徐汇滨江西岸主市集,还是刚刚在虹桥国际咖啡港开幕的系列活动,其后都少不了金融力量的支持。

例如,在滨江咖啡市集上,游客可以享受到建行上海市分行与多家知名咖啡品牌联手推出的“1元起喝咖啡”活动和绑卡支付的各类优惠,如果办理了新近推出的“魔咖信用卡”,还有微信立减金、折扣等礼遇。

对于境外游客和展商,“支付不见外”成为一大亮点。“我们为活动现场的咖啡商户配备了支持外卡支付功能的POS机,方便境外游客支付。”建行上海市分行的工作人员向记者介绍道。

在静安区的节庆活动中,静安区文化旅游局联合中国银联、中国农业银行、上海银行和泰隆银行共同发放了近15万张“满9.9元减5元”和“满19.9元减10元”的咖啡消费券

金融科技的助力也不容忽视。在虹桥国际咖啡港的系列活动中,建行上海市分行与虹桥品汇共同推出互联网平台,为咖啡产业链各主体提供“从种子到杯子”一站式线上服务,引入AI客服和和区块链技术等金融科技应用助力构建咖啡产业的“上海标准”。

“咖啡节的举办,可以看作是城市品牌形象塑造工作中的一项重要举措,背后涉及的元素较为多元,既有文化传播,也有消费促进、商户支持等。”素喜智研高级研究员苏筱芮表示,“银行在此次咖啡节中发挥了金融侧的支持力量,既可以从C端来打造咖啡相关元素的产品,优化相关的金融服务,也可以从B端商户渠道入手建立合作,包括营销运营合作、资金合作等。”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认为,银行提供咖啡节特定场景金融服务,满足消费者体验式消费需求,释放消费潜力,同时加强商家合作,可以促进行业及产业链发展,活跃区域经济。

打造“咖啡之都”

不经意间,在上海这座快节奏、国际化的大都市中,咖啡已经成为不少人的生活必需品。

早间提神的冰美式、午后香醇的热拿铁、灵感百出的花式特调……咖啡不再是一种舶来的时尚单品,而是一种悠闲美好的生活方式。云南小粒咖啡源源不断地输入上海、咖啡市集上涌现的中老年客群、上海正营业的9000多家咖啡店,无不展现着一颗颗棕色的小豆子对人们生活的影响力。

“这次参与活动的人流量很大,许多客人会主动询问咖啡的信息,品尝后也往往会带些产品回家。活动现场使用银行推出的优惠券的客人非常多,我们会直接为他们核销。”知子罗咖啡专卖体验店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整个云南咖啡展区的销量都很不错。咖啡节期间,云南展位的日均营业额大多都在6000元至10000元,消费人群大多为中年以上的客人。”

咖啡文化是一扇“走出去、引进来”的窗口,在上海擦亮“咖啡之都”这一新名片的过程中,银行如何更好地提供助力?

上海交通大学高级金融学院副教授李楠对记者分析指出,从宏观经济视角来看,对于上海咖啡节以及其他社会生活符号而言,银行的核心作用是能否提升消费便利。

“消费便利应该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是为上海的咖啡爱好者提供消费便利,即‘促消费’;另一方面是给上海有喝咖啡习惯的外国人提供消费便利,即‘国际化’。因此,对于上海咖啡节而言,银行通过金融创新融入本地社会活动,既有助于银行获客、推广业务,也有助于提升消费,强化城市的国际化形象。”

“银行业务与各类社会生活的密切联系,更多体现于提升消费便利、刺激消费欲望,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消费的作用。在助力城市名片方面,银行可以嵌入的方式方法很多。例如,目前银行的现金业务比重越来越低,银行大堂也逐渐具备了改造条件。银行可以改造网点,打造‘咖啡银行’,与咖啡店互通积分、实现获客渠道共享等。此外,银行还可以将支付方式与交易内容、交易场景更好地结合。”李楠建议道。

苏筱芮也提出建议,银行的对外支付业务可以从商户支持拓展、用户支付体验等方面入手,不断提升支付效率,也可以考虑将支付服务融入生活圈子,通过产品功能的打造,为用户提供区域性的一站式综合金融生活服务。

记者 李若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