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钱立功

责编|李旭

正文共1173个字,预计阅读需3分钟▼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健全新时代志愿服务体系的意见》指出,到2035年,基本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协同高效的志愿服务制度和工作体系,志愿队伍素质过硬、管理规范,服务领域不断扩展,服务能力显著提升,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作用更加凸显;阵地网络覆盖广泛、布局合理,制度保障更加有力;志愿服务国际合作交流深入发展;志愿服务社会参与率、活跃度大幅提高,全社会责任意识、奉献意识普遍增强,志愿服务成为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重要标志。

志愿服务是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党的十八大以来,从中央到地方,各级职能部门把志愿服务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法规、文件,推动我国志愿服务进入新的发展阶段。截至2022年底,我国注册志愿者已达2.32亿,组建了135万支志愿服务队伍,志愿项目总数1010万个,记录志愿服务时间超过52亿小时。我国的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已成为推进基层社会协同治理的重要力量。

同时也要认识到,志愿服务是人民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的重要方式,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存在机制不健全、参与面不广、专业性不足、标准不统一、服务不规范、活动不持续等问题,仍需不断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探索、研究。

踏上新征程,推动志愿服务高质量发展,必须深入把握中国特色志愿服务事业发展规律,把握新时代新征程对志愿服务的新要求,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效果导向,打好规范志愿服务的“组合拳”,让志愿服务行稳致远。

要坚持法治护航志愿服务。现行《志愿服务条例》在激励保障体系建设、志愿服务内容拓展、志愿服务违法行为惩处等方面还有差距,应推进志愿服务立法,明确志愿服务主体及相关方的法律关系和权利义务,规范志愿服务组织管理,优化志愿服务队伍结构,健全志愿服务激励保障和促进机制等,为志愿服务事业提供法律支持与保障。

要建立健全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统筹好党委、政府各部门的力量,构建分工协作、联动高效的工作格局。大力发展志愿者队伍,壮大力量,更好地把志愿者和志愿服务组织团结凝聚起来。发挥好各级党组织和党员的力量,广泛开展党员志愿服务,让党旗在志愿服务一线高高飘扬。加大资金支持,通过政府财政投入、社会捐助等形式,提供经费保障。

要准确把握群众急难愁盼。把满足需求与引领需求结合起来,推广菜单式服务,实现供需双向奔赴、精准匹配。强化志愿服务与数字技术融合,优化服务方式,实现志愿服务常态化、便利化、精准化。加强志愿者专业技能培训,增强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

志愿精神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一脉相承,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新时代志愿服务需要进一步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志愿服务的实践育人功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让广大群众在“赠人玫瑰、手有余香”中实现自我价值和人生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