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这个人在青口租房,就住在……”

法官,我听说这个人还在干装修,前一阵……”

被执行人王某的轮廓

开始在法官的脑海中渐渐清晰起来。

基本案情

2023年7月,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法院判决王某返还刘某向其预支的劳务费16500元。因王某未履行生效判决,刘某申请强制执行。

执行法官第一时间与刘某谈话,摸查执行线索,同时对王某财产进行调查,发现王某名下无财产可供执行。后执行法官至被执行人住所地调查,了解到王某常年不在家,行踪成谜,也未发现财产线索,案件执行似乎走进了死胡同。

一筹莫展之际,执行法官想到王某另有四起涉民生案件正在执行,或许这些案件的申请人能提供其他线索呢……

随后,执行法官召集相关执行案件申请人,进行集中谈话。在谈话中,一位申请人提供了王某租房的线索,另一位申请人则谈到王某正在从事装修工作。法官将这些信息“拼图”拼凑起来,逐渐描绘出了王某的“生活轨迹”——他在城区租房,主要从事装修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功夫不负有心人,执行法官成功拘传了王某。经过法官的耐心教育和引导,王某终于不再抵赖,履行了全部法律义务。最终,五起劳务合同纠纷案件圆满解决。

典型意义

在劳务合同纠纷案件中,被执行人往往以不同的角色出现在各个申请人面前,形成了信息差。这导致每个申请人提供的执行线索都是局部的、模糊的,执行难度很大。然而,执行法官通过检索查询类案,逐个谈话,归集、研判、共享各个案件申请人提供的信息和线索,打破了信息壁垒,最终锁定了被执行人,使得多个案件得以顺利执结,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和法律效果。

编辑 | 肖晓

来源 | 赣榆区人民法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