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无数国人心中,黄河是非常重要的母亲河,不仅滋润了土地,也养育了万千中国人民。

但你是否知道,黄河曾给国人带来了不少麻烦,难以预知的洪灾也成了许多人内心的噩梦。

为了应对黄河决堤的危机,我们尝试了各种办法,大规模改道已经有20多次,但效果并不尽人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摆在我们面前的似乎只有一条路,那就是修建大坝,可是这座大坝应该建在哪里呢?工程师与专家们为此绞尽脑汁,提出了各种方案,最终决定在三门峡修建大坝。

在各方人员的共同努力下,三门峡大坝终于在1957年开始修建,它的存在极大改善了一些地区的防洪形势。

然而,这项工程也给部分地区的人们带来一些麻烦,有人对此感到非常愤怒,那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黄河水患曾经非常严重

黄河水患曾经非常严重

从古至今,黄河之水连绵不绝,在滋润无数人民的同时,也提高了黄河流域农业的发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这条河流也给人们带来了许多灾难,每逢夏秋雨多之时,黄河水就有可能泛滥或决堤,掺杂着大量黄沙的河水涌入下游地区,不仅破坏居住环境,淹没村庄,也有可能对人的生命造成威胁。

为了解决黄河水患难题,我国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已开始对黄河大规模改道,修建堤坝,但无辜百姓还是备受洪灾的折磨,水土流失问题仍在加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主要原因在于黄河与其它河流有些不同,它属于是一条泥沙河,大量泥沙在河中堆积,就会使黄河河道不断升高,水面高度也会上升,这时容易出现决堤的情况。

到了近现代,黄河水溃堤现象时常发生,每次都能造成不小的财产损失与人员伤亡。

而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了抵抗侵华日军,蒋介石还做出了一个不太理智的决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时日本人的火力非常凶猛,硬碰硬的话恐怕很难获胜,于是蒋介石想到了一个办法,想用黄河水来阻挡进攻的日本人,于是命令士兵炸开花园口黄河大堤。

蒋介石本意是想用黄河水阻挡进攻的日本人,不曾想现实与计划相差太远,没给日本人造成太大损失不说,还给当地上百万人民的生活造成灾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是从那时起,黄河水泛滥问题再次加剧,我国专家还曾提出“修建水库拦截沙土”的方案,可由于当时国内频繁战乱,没有时间处理这个问题。

等到新中国成立之后,我们终于有精力治理黄河,也推出了“修建大坝”的方案。

三门峡大坝建造不易

三门峡大坝建造不易

在当时,我国修建大坝技术尚未成熟,就连建在哪里都成了一个问题。

由于中苏两国关系比较友好,苏联在许多方面也会提供一些帮助,于是我们从他们那里请来一批专家,专门解决黄河决堤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苏联专家组对此相当重视,为了确保工程质量与安全性,他们前前后后在黄河流域周边勘查了两个多月,建议在陕西潼关修建大坝。

然而我国专家刘光斗得知后察觉不对,毕竟潼关地区土质较为疏松,加上当地地势比较高,大坝很有可能会因黄河水量增多而出现决堤情况,真到那时后果将会不堪设想。

况且黄河水本就比普通河流更难治理,在潼关修建大坝一定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中苏两国专家又进行一番细致考察,最终敲定主意,把大坝地址选定在三门峡。

主要原因在于三门峡位于关中平原,地势较为特殊,倘若在此地修建大坝,不仅能够有效解决防洪问题,还能用来发电、灌溉等等,对人们的生活提供帮助。

想法是好的,可当工程队建坝筹备阶段时,一个又一个难题开始接连出现,也有部分人提出了质疑,清华大学教授黄万里就是其中之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黄万里是我国非常著名的水利工程学专家,一生都在致力于研究水流泥沙等问题,也曾专门前往美国学习经验,学成之后就回到祖国做贡献。

对于三门峡大坝的建设,黄万里是这么认为的,这个大坝在建成之后,渭河水流入库速度就会放缓,泥沙就会在三门峡库区尾部大量堆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渭河水排水受到影响时,那么河水很有可能发生倒灌的情况,最严重的情况就是发生洪水,严重危害西安当地人民的生存。

然而,黄万里教授的提议并没有被采纳,三门峡大坝的建设也被提上日程。

第一步往往是最为重要的是,专家们进行了大规模的勘察工作,耗费了很长一段时间,终于制定了周密的建设方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之后就轮到工程队大显身手了,为了保证工程的安全性,他们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用水泥凝液、混凝土等材料对大坝加固处理。

当然了,当地长期生活的居民也要响应政府号召,离开自己生活多年的故乡,迁往其他地方生活,这都是一些小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工程队很快又遇到一个问题,那就是自己的吃水问题。

原来三门峡大坝建设地区比较干旱,很少下雨,工人在施工过程中缺乏生活用水,这该怎么解决呢?

思考许久之后,工程队没有太好的解决方案,只能不远万里从上游地区输水,为此还耗费了大量精力,专门建造了许多小型水库,这才解决施工用水问题。

各种困难随之显现

各种困难随之显现

在解决众多问题之后,三门峡大坝的建设顺利进行,然而苏联专家的突然撤走,又给施工队带来了麻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中苏两国在众多方面出现了难以调解的矛盾,也或许苏联不希望看到崛起的中国,于是一气之下撤走了众多苏联专家。

而三门峡大坝在修建过程中,苏联专家撤走时带走了大部分设备,这也意味着工程遇到了大麻烦,之后要由我们自己的工程队完成后续建造。

这一幕让我们明白了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性,太原重型机器厂扛起重任,生产出了许多设备来应对危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危机并没有解除,三门峡水库的泥沙淤积问题愈发明显,仅仅一年半的时间就积攒了十几亿吨的泥沙,而这直接影响到上游的渭水河,事情也如黄万里教授预想的那样。

倘若这些泥沙没有疏通,那么渭水河很有可能出现泛滥的情况,会给下游生活的人民带来灾难。

为此,工程队和专家们想了各种方法,期间也有不少反对声音,眼见问题越来越严重,就有人提出应该把三门峡大坝给炸掉,呼声也是越来越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不过工程队没有放弃,他们采取底孔放水排沙的策略,以此降低库存水位,也专门修建了大型清淤洞,以此减缓泥沙对大坝的冲击,效果也逐渐显现。

在经验极少的情况下,我国工程队一步步探索,一步步攻克难题,终于建成了三门峡大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修建水库本身就是有利又有弊的,该如何取舍确实是要考虑的问题,而三门峡大坝的正式建成,其实是利远远大于弊的。

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带来了哪些好处?

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带来了哪些好处?

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前,我国中部地区频繁发生洪涝灾害,不仅成千上万的人民受灾,还造成了上千亿的经济损失。

但在这项工程建成后,大坝成功实现了拦河蓄水,河南、山东等地洪涝灾害明显减少了许多,当地居民的安全隐患也大大降低,可谓保了一方百姓平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另外,三门峡大坝还能承担起排洪蓄水、发电供水等功能,造福百姓的同时,也给黄河流域沿岸的人民,提供了充足的工业用水,还能水资源来灌溉农田,大力发展农业。

据说三门峡大坝建成开工以后,河南、山东等地的粮食因为有了黄河水的滋润,迎来了大丰收,大大提高了当地的经济收益。

不仅如此,三门峡大坝的调蓄运用,大大改善了当地的生态环境,现如今三门峡鸟儿种类已经大大增加,每年10月份还有许多天鹅飞到三门峡越冬,为大家呈现出一幅优美的画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然而,三门峡大坝建成之后却让渭河流域洪灾发生概率提高,主要原因还是泄沙工程效果不太理想,有时候会使下游地区人们种植的农田盐碱化,也会受到洪水灾害,最终影响作物收成。

这么多年来,我们也一直在想办法解决这个问题,比如植树种草、增加植被覆盖率等等,目的就是希望泥沙能够顺利排出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当泥沙堆积过多时,相关部门也会人工调控,想尽各种方法把洪水和沙子排出去,确实起到了不错的效果。

不过渭水河问题是仍然存在的,要想根治绝非易事,因此黄河治理工作仍然没有结束,期待未来可以有更好的办法将所有问题给解决掉。

对此,各位有什么不同的想法吗?欢迎在评论区下方留言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