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房再好,也不如挤在餐桌上一起做功课来得自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最早对餐桌有兴趣,是缘于十年前读的一本书,名叫《吃饭》。这是章小东老师的一本书,把她半生漂泊在海外的辛酸苦辣都写进了吃饭里。她说:“米饭、小菜都是通人性的东西,只要用心对待,就会得到回报。”也是因为这本书,我第一次对吃饭这件小事有了不一样的理解,而这种理解,随着年龄的增长、家庭成员的增多,也在发生着变化。

早年一个人在香港打拼,房租贵,所谓的餐桌也就是屋子里唯一能放东西的桌子了,计算机、书等等杂物常年摆着,只有在吃饭时才会收拾出一个角落,就够放得下一碗饭菜,随意应付一下便是一餐。后来成了家,两口子的日子,自然忍不住在餐桌上下功夫,应着时节配鲜花,买不同的餐布配餐具,各自一天工作回来,也就这点时间可以聊天说话,日常的小情调就都在这桌上了。可是随着小朋友出生,鲜花很久没买了,花瓶变成了奶瓶、辅食器,所谓的餐桌,更多时候是一张育儿操作台,应付一天的手忙脚乱。真的是如刘再复先生所说:“尝到饮食的苦味与臭味之后,才懂得什么叫作生活。”

随着孩子慢慢长大,虽然家里有更大的客厅,有更私密的房间,但一家人围坐在餐桌前齐齐整整地吃饭,各自说着一天在外的趣事,却是一天里最温馨的时光。有时候夜班迟归,孩子们早早睡下,他们还会留下纸条,用稚嫩的笔触交代要我们帮忙处理的事儿。记得有一次,因为连着几天夜归,哥哥还特地写了一句:“妈妈,我想你了。你什么时候回来吃晚饭呀?”那一刻真是扫空了所有的疲惫,幸福感满满。

虽然幸福,但餐桌上还是免不了杂乱。兄弟俩觉得,书房再好,也不如挤在餐桌上一起做功课来得自在,“这不是方便你们检查功课嘛!”他们还振振有词。以至于每天都会堆满兄弟俩的功课、课本,餐桌成了家里最乱糟糟的地方之一。可是,除了每天写作业,餐桌上还有很多特别的回忆,比如第一次有女生给哥哥写“情书”,不知道怎么回复的他,傻坐桌前许久,才提笔给人家回信。还有第一次独立完成的乐高,一千多个零部件,厚厚一本帮助书,字都不认识几个的俩小子,好几天守在餐桌前,那认真专注的样子,真是可爱极了。

当然,家里的餐桌也有精致干净的时候,通常是家里人的生日、纪念日,或者是有客人到访的时候。我们也会准备外婆最爱的鲜花、小朋友喜欢的玩具又或者是干脆清空,摆上热乎乎的一桌饭菜,招待亲朋好友。毕竟,一家人团团圆圆在一起吃饭,就是家的味道、故乡的味道、小时候的味道。(邢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