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广西桂林灵川县公平乡充分依托当地生态资源优势,大力发展茶产业,将“藏在深闺人未识”的野生茶树,变为乡村振兴的“摇钱树”,为当地群众再添致富新路,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茶农采摘茶叶 阳海翔 摄

初夏时节,被雨水洗礼过的茶树翠绿欲滴,灵川县公平乡迎来了繁忙的采茶、制茶季。公平乡位于灵川县西北部,属山区乡,境内山高林密、气候温和、土壤有机质含量丰富,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和地理环境孕育着丰富的野生茶资源,目前当地野生茶树规模达2万余亩,主要分布在该乡和平、公平、四合、山上村委。得益于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当地产出的茶叶茶香馥郁、茶味醇正,深受广大茶友喜爱,且由于每年采摘的数量相对较少,愈发显得珍贵。

和平村委桃源村,是一个依山而建的小村庄,海拔在800米左右,四周群山延绵、翠竹丛生,宛若世外桃源,故而得名。据当地茶农介绍,生长在这深山密林中的野生古茶树数量极多且品质尤为上乘。有着近30年采茶、制茶经验的刘有财是当地小有名气的茶叶“土专家”,同其他茶农一样,每年到了采茶时节,刘有财便会上山采茶、晾晒、炒制茶叶,抢抓时机供应市场。除了将鲜茶销售给茶叶收购商,他还擅长自己手工制茶,其中制作的油茶叶最受市场欢迎,售价在100元每公斤。如今依托当地茶产业的发展,依山而居的茶农们每年可增收近20000元。

“野生茶是大自然的馈赠,现在村民依靠采茶卖茶,每年都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大家又多了条致富门路。”公平乡和平村委桃源村村民刘有财心满意足地说。

公平乡的野生茶之所以博得广大消费者认可,除了和当地优质的生长环境息息相关,与科学的采茶、制茶工艺也是密不可分。每年春季,漫山的灌木野生茶开始长出新绿时,该乡便抓住春季野生茶采摘前的有利时机,邀请茶叶技术专家开展培训,就古茶树的管理保护、茶叶采摘、制作加工等进行系统培训,进一步提升茶农们茶叶采制技能,助力当地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定期组织培训,为村民们搭建学习平台,帮助他们掌握更多实用技能,让更多的人在家门口实现增收。”该乡挂职党委副书记汤翠凤介绍。

一方山水养育一方好茶,一片茶叶富裕一方百姓。依托丰富的野生茶树资源,以及当地生态优良、气候宜人的自然禀赋,如今公平乡的茶产业正渐渐发挥“生态效应”长出“美丽经济”,让越来越多的群众在家门口找到就业门路,享受青山绿水释放的“生态红利”。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融媒体中心 汪蓉 阳海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