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以下简称“港大深圳医院”)妇产医学部杜医生在港大深圳医院血液科完成了造血干细胞采集,成为深圳市第728位、全国第17534位非亲缘造血干细胞捐献志愿者,将为在中华骨髓库中配型成功的患者带去生命的希望。

成功捐献造血干细胞,让“生命种子”绽放奇迹

医生是港大深圳医院妇产医学部医生,2018年大学毕业后来到港大深圳医院进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2021年正式入职医院成为一名驻院医生。

说起第一次献血,杜医生当时只有19岁,正在医学院读大一,作为一名医学生,他深知血液对于紧急挽救一个人的生命是多么重要,因此,他每年都坚持参与无偿献血。2020年9月18日,港大深圳医院组织医护人员集体献血活动,杜医生主动向市血液中心的工作人员提出加入中华骨髓库,成为一份珍贵的救援力量,为患者增添了一份生的希望,让生命火把继续传递。

2024年4月22日, 杜医生接到了深圳血液中心工作人员的电话,告诉他与一名12岁的小患者配型成功。“当时听到这个消息我很激动,在产科工作以来,深知一个健康的孩子对于一个家庭来说是多么重要,所以当工作人员询问是否同意捐献的时候,我想都没想,直接就回答‘我同意’。”

4月30日上午,刚下夜班的杜医生被安排进行体检,开始为捐献做准备。5月14日上午,港大深圳医院血液科采集室布置温馨,杜医生在大家的陪伴下开始了造血干细胞采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杜医生注射粒细胞因子。

深圳市血液中心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已完成47例非亲缘关系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捐献采集。截至5月14日,深圳总计完成728例捐献,杜医生是深圳第728位、全国的第17534位捐献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妇产医学部医护人员与杜医生合影。

2023年12月20日,香港大学深圳医院成为中国造血干细胞捐献者资料库定点采集医院,截至今年5月已完成9例非亲缘造血干细胞的采集。4月13日,医院血液内科借助造血干细胞移植病友会平台,邀请中华骨髓库志愿者与移植患者共同参与病友会,以“爱出者爱返,促进早期康复”为主题,通过捐献者、患者和医护人员分享心路历程,传达造血干细胞捐献的意义,祝福患者康复,传递爱意。

港大深圳医院血液内科自2016年开科以来,共行造血干细胞移植200余例,移植技术、CD34+细胞检测技术、外周血干细胞采集技术水准优异;并于2021年开展国家认证的CAR-T细胞治疗产品服务,获得业界同行认可。科室不断发展并完善了血液系统疾病诊疗体系,在“港澳药械通”政策支持下正开展更多血液病诊疗方案,借助多学科支持合作,为患者提供全流程诊疗服务,践行“大病不出深圳”的医疗服务理念。

63533人加入中华骨髓库,热血深圳传递生命之礼

深圳这座充满着创新与梦想、满怀青春与奋斗的城市,涌现出了非常多捐血献髓的英雄。热血的深圳在传递生命之礼的崇高事业上诠释着这座城市的速度、热度与温度。截至2024年3月底,全国3451782人加入中华骨髓库,其中深圳63533人入库。

造血干细胞是所有造血细胞和免疫细胞的起源细胞,具有高度的自我更新、自我复制及很强的再生能力。适龄、健康的志愿者捐献造血干细胞后,由于血细胞数量减少,会促使骨髓释放储备的血细胞,并刺激骨髓造血功能。

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治疗疾病包括恶性血液病、骨髓功能衰竭、部分非血液系统恶性肿瘤、部分遗传性疾病等近百种严重的致死性疾病(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在深圳,市民献血的同时填写《志愿捐献造血干细胞同意书》多留取一管血样,即可登记成为一名造血干细胞志愿捐献者。

港大深圳医院张文智院长表示,作为全国14家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试点医院中最年轻的医院,港大深圳医院同样满怀青春激情与创新奋斗精神,医院将继续弘扬公益慈善文化,继续引入香港大学国际一流水平的优势学科,全力打造接轨国际的医疗、科研、预防为一体的血液科综合治疗体系,为深圳乃至湾区血液病患者提供高水平、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采写:南都记者谢萌 通讯员港深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