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九州天下——中国文化和中国人》中,收录了8位历史学家东南大学人文讲演的记录。

在书中,我们了解了史学家们对中国文化的见解,也了解了中国历史的发展中,中国人们的独特之处,也学到了很多人生智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以下是我的学习收获:

一,

“九州天下”是独属于中国人的文化。相传,大禹治水时将天下划分为九个区域,这就是传说中的“九州”。

现代人都知道“地球是圆的”,而这个观念是源自哥伦布、麦哲伦发现新大陆、环绕地球航行而提出来的。

古代中国接受这一理论已经是很久以后的事情了。古代中国曾有过一套让中国人觉得非常自豪的世界观,或者叫“天下观”。

在自己的经验和想象中,中国人建构了一个自己的“天下”,一个以自己所在的地方为世界中心的天下,从中心向外不断地扩展,地理空间越靠外,就越荒芜,文明的等级也越低,越野蛮。

就算后来佛教传到我国,也没有出现如印度那样,因宗教而影响皇朝高高在上的地位。

——《古代中国人的天下观,葛兆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二,

中国汉民族的强大是移民的产物。

移民,一般是指在一个地方居住了比较长时间,或者是定居下来的人。一般研究的对象是迁移路程比较远的,如跨省、跨域。

在中国历史上,中原王朝的军队一次次征服遥远的地方,但往往只是在那儿立一个纪念碑,然后就撤回来了。

然而如今,想要确定一个地方属于哪个国家,要看哪里有没有自己国家的人。

与西方国家不同,他们占领了一个国家就要将那里的其他族人驱除,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希特勒清除犹太人,就连爱因斯坦也只能逃亡出境。

中国汉族“天下大合”的包容,历史上就从来没有发生过这样的事,任何外族只要接受华夏文化,就可以被吸收。

——《移民与中国,葛剑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三,

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用三个概念六个字概括:血缘;情理;入世。

中国人的至高理想是天下一家。中国人在家的基础上发展出国,所以中国传统社会的社会结构,是由家庭到村落,再到国家。家对应的就是血缘。

西方人却认为国和家联系起来简直不可思议,列宁曾定义,国家是阶级压迫的工具,军队、警察、法庭、监狱是国家机器。

中国文化对待“国家”可不同,中国人讲到国家同义的一个词,叫做“祖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情感是水泥,能把人与人之间搅合成一个不可分离的整体。

另外,中国文化的主流是入世的,因为中国人有办法来解决自己如何永恒的问题。如何永恒呢?要立德、立言、立功。

心理、法理、伦理要结合,并且要与艺术结合,要有一种良好的审美眼光,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

——《传统文化与现代人的安身立命,樊和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四,

人类的文明史有三个阶段:自发的文明;自觉的文明;文明的自觉。

这也是从创造文明到保护文明的过程,年轻人在确立人生观、价值观的时候,就是对理想的追求。

知识分子有三个特点:

1、独立思考。

2、有逆向思维。

3、有不同的意见和声音。

——《全球化时代的文化挑战与应对,冯骥才

这是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人们也在不断进步,通过了解中国历史,去弄懂我们究竟为了什么而努力,为了什么去奋斗,可以让我们更知道如何安身立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