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丰台区有一处普通的考古工地,左手边是繁华的利泽商务区,而右手边是即将要进行挖掘的考古现场,高楼是向上而生,这里的人却在向下探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一边是现代的繁华,一边又是历史的遗迹,短短的距离,二者却横跨了871年。此时这些考古队员也时隔一整个冬天再次回到了这里。丁利娜作为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研究馆员,是本次考古项目发掘任务的领队和负责人,此次他们所要寻找的是消失的金中都城门,一旦城门被找到,那将会给北京建都史的开端带来重大意义。

爱岗敬业:扎根一线,投身考古

考古工作需要格外地小心,并且要有充足的耐心。在考古工作开始前,丁利娜面对挖掘工人说过这样一句话:“金中都城是北京作为首都的第一个都城,因此这对于北京的历史来说非常重要,所以大家做的时候带着感情去做,我觉得会不一样。”看似简单的一句玩笑话,却是丁利娜在现场说过最多的心里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初次来考古现场的工人,丁利娜会跟这些工人进行沟通。她认为,考古是一个很精细的工作,文物不可再生,所以不能小瞧现场挖土这项工作。相距871年,每一铲都是与古人的握手,每一次观察都是与古人的交流,怀揣敬畏之心,丁利娜用自己的方式勾连古今,解读古人的生活。然而随着考古工作的正式开始,原本要结束的小雨却又突然变大。进场开工第一天也只能被迫停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扎根一线,是每位考古人对自己行业的坚守。作为一名女性,每天穿梭在充满尘土的工地之中,即使在炎热天气里,也要尽量把自己包裹的严实起来,可见考古并不是一件容易事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勾古连今:面朝黄土,探寻城池

此次考古发掘共有两片区域,分别是明清墓葬区和金中都遗址区,直线距离不到一公里,而小黄车,将会是丁利娜未来几个月里穿梭两片区域的主要交通工具。来回奔波,一天两万步,成为了丁利娜的常态。一个考古工地大约需要四个月的时间,也就是1600公里,相当于从北京到福建的直线距离。然而她的目的也很纯粹,就是要通过不断发掘,去寻找北京建都史的秘密。金中都是北京建都史的开端,距今已有871年。公元1153年,金王朝将都城从上京(今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阿城区)南迁至燕京(今北京市),定名“中都”,北京首次成为北方王朝的都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北京金中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点,琉璃河三千多年见证了北京的建城史,到了金朝,金中都正式成为了一国之都 。所以说北京建都就是从这时开始的,直到今天是整整 871 年,因此它从城市发展史上来说是十分重要的一个转折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中都遗址的发掘,从20世纪40年代的起步阶段,复原金中都城准确位置;到20世纪80年代的发展阶段,宫殿及水关遗址的发掘;再到新世纪考古热,首次发掘了金中都外城墙、护城河等。历经几代人,跨越近百年的金中都考古工作,唯独没有寻找到代表都城的城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此次金中都遗址的发掘,丁利娜的目标明确,那就是找到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的金中都城门——端礼门。端礼门作为金中都西南方的偏门,一旦被找到,将来就可以顺着城墙向东寻找金中都中轴线上的正南门——丰宜门。此次在金中都遗址区里寻找城门至关重要,最终结果也将直接影响未来其它城门的发掘,对北京考古、北京建都史影响极其深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金中都遗址的发掘工作不断推进,也终于迎来了收获,那就是夯窝的发现,这证实了发掘方向的正确,也证实了这就是当时金中都的南城墙,再结合最开始判断的城墙位置,现在只需要按照东西方向再进行发掘,就能找寻到城门。当所有人还沉浸在找到夯窝的喜悦之中,却又出现了新的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金中都的城墙并不像明清的城墙一样进行包砖,所以城墙需要定期用夯土修补。随着朝代的更迭和北京城市向东北方向的迁徙,城墙的自然损耗、人为的破坏都会导致城墙厚度减少,城墙边缘位置的判断也变得更难。在实际的考古发掘工作中,会经常出现诸如此类令人惋惜的画面。为了杜绝此类事情的发生,2014年3月1日,北京正式实施《北京市地下文物保护管理办法》,其中第九条规定:位于地下文物埋藏区;旧城之内建设项目总用地面积一万平方米以上,应当进行考古调查、勘探。该《办法》的实施,对于保护北京历史文化的根基,推进全国文化中心建设、古都北京建设、引领全国文物保护具有重要意义。也为这次金中都城门的发掘留下了希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破镜重圆:拼接复原,文化传承

1983年,丁利娜出生于河南省洛阳市,作为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中国十三朝古都,也许是因为骨子里的情怀,高中毕业后她考取了吉林大学考古专业。大一大二,丁利娜并不了解考古这个专业,懵懵懂懂地上完了一系列课程。2004年,大三的她参加田园实习,当亲手挖出来古代的遗迹的时候,她体会到了强烈的成就感,那一刻仿佛和历史有一个直接的对话。就是在这个时候丁利娜对于考古的感情逐渐明确,以至于之后坚定地走了下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由于北京优质的教育资源和人才政策,2006年丁利娜来到北京,考取了中国人民大学考古博士学位,主攻金中都考古,这也为她后来主持金中都遗址的发掘打下了坚实基础。北京也给与了这位年轻人施展才华的平台。2008年,丁利娜来到北京市文物研究所工作,第二年她就以执行领队的身份接手了人生中第一个考古任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通过一件文物,通过一座历史的古城,能够让我们了解当时人们的社会状况,看到不同文化的碰撞与交融,能够让我们痴迷于古人的无穷智慧……作为历史的见证者,丁利娜无疑是幸运的,而作为新世纪主持金中都考古发掘工作的代表性人物,讲好古都北京,讲好北京故事也是她必不可少的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随着发掘工作的不断进行,文物也陆续出土。在北京市考古研究院的工作站里,摆满了大大小小、不计其数发掘出来的文物,它们出土时都已损毁严重,可这里的师傅们仅用简单的泥土和石膏就将其拼接复原。然而看似简单的拼接,这背后却包含着一代代考古人对历史的探究追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文献资料的查阅、考古报告的撰写也是考古工作中最为重要的部分,这也是一代代考古人给后代的传承。当翻开厚厚一摞的资料,就能了解当时所有的社会情况。丁利娜执笔撰写并主持了《金中都城墙遗址考古发掘报告》的出版工作,而且她还撰写了个人专著《北京考古史·金代卷》,为以后的金中都考古留下了宝贵资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截至节目播出,寻找金中都城门——端礼门的发掘工作还在进行,我们也会在接下来的两个月中用独家视角,继续记录完整的发掘过程。今日21:15,敬请锁定北京卫视《为你喝彩》看一位平凡的女考古研究员用独特的方式去了解她所生活和热爱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