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不得那年开始,网络上流行“碰瓷”这个词。虽是网络语言,却极具语言张力,把那种通过人为故意制造或者编造人身损害、财产损失假象,非法索取财物的丑陋行为刻画得淋漓尽致。而像瘟疫一样流行的“碰瓷”,严重干扰了人们的正常生产和生活,特别是开车族,更是谈之色变。印象中,碰瓷者多是些好逸恶劳,毫无道德底线的街头混混和闲散人员,很难与政府执法人员扯上关系。不过凡事都有例外,“碰瓷”既然是一种社会瘟疫,政府执法人员也有可能感染。近日,云南省个旧市就发生了一起交通运政执法人员“碰瓷式执法”的事件。

据多家媒体报道,5 月 11日,网络上一段反映个旧市交通运输局运政执法人员“碰瓷式执法”,时长达14秒的视频。视频显示,一名身穿“交通执法”字样的执法人员,竟然快速奔跑到一辆轿车前,侧身一跃扑倒在轿车的引擎盖上,略加迟疑后,又扭动身体,作痛苦状地呻吟:“哎哟疼死我了”……说句实在话,我看到这段视频乐了,这种场景与网络视频中的“碰瓷”场景一模一样。这种街头混混常用的讹人钱财手段,居然发生在运政执法人员身上,岂不让人笑掉大牙!果然,网民们很快就给这种执法送了一个雅号——“碰瓷式执法。”网民对这种“碰瓷式执法”行为,在留言中是嬉笑怒骂,直言:“演技不咋的,有待提高啊!”的确,这套动作整个过程中,卡顿、破绽的地方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面对汹涌的舆情, 5月12日,个旧市新闻办公室通报称,涉事车辆为非法营运“黑车”,为阻止违法车辆逃离,执法人员在紧急情况下采取了不当的处理方式。毫不意外,这份官方通报又不及格,“碰瓷式执法”被偷换成了“不当处理方式”,为了转移舆论焦点,还加上了“在紧急情况下”的场景渲染。但是,人民群众的眼睛又不瞎,视频中情况紧不紧急大家都看得见。多亏轿车已经明显处于减速状态,若是在高速行驶中呢,执法人员还用这种方式去拦截车辆吗?为了堵一辆非法营运黑车,就扑上去制造一起交通事故?你是在执法还是在犯法?法治社会有一个基本法则:对任何违法犯罪行为的打击,都得依法通过正当的执法程序进行。整顿市场非法营运的“黑车”,绝不能以“碰瓷”的方式执法。

根据个旧市的官方通报,目前涉嫌非法营运的“黑车” 车主已被立案调查,“碰瓷式执法”的执法人员已被停职处理。车主被“立案调查”,说明他涉嫌违法,结果可能是高额罚款,加行政处罚,触犯刑法的部分,可能还要追究刑事责任。执法人员被“停职处理”,这种内部的纪律处分,力度明显温和多了。如果从法律的角度来看“碰瓷式执法”,首先碰瓷是一种违反《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行为,情节严重的涉嫌诬告陷害罪、诈骗罪和敲诈勒索罪,应追究其刑事责任。当然,目前的“停职处理”,也许只是等待进一步调查结果的过渡性措施。网民们当然期待此事有一个客观公正、合理合法的处理结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交通运输部门的行政执法行为,同样属于依法治国、依法行政的范畴,其执法人员的执法行为也应当合法规范。对非法营运的“黑车” 进行“碰瓷式执法”,不仅是对法律的践踏,也是执法人对自我形象的丑化。有网友坦言,幸亏这次有视频为证,不然车主浑身是嘴恐怕都说不清了。一旦因此追究车主妨碍公务、故意伤害的刑事责任,矛盾激化后换来的结果,必然是车主对法律的失望和对执法人员憎恨。像个旧这样的“碰瓷式执法”事件虽然只是极少数,但其恶劣影响却是广泛的。行政机关在行政执法中违规违法的现象,早已并非个旧市一地仅有,全国其他地方经媒体报道引发舆论关注的案例也不少。个旧市的“碰瓷式执法”只是暴露出了相关问题的严重性,已经到了亟待猛药去沉疴的时候了。

(此文为原创,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图片均源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