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吴玲霞 浙江人民出版社

来源:浙江出版传媒

本文约4500,预计9分钟阅读完毕

商务君按:5年,出书18种,造货码洋超6500万元,总印数71万册,浙江人民出版社(简称“浙江人民社”)的“好望角”书系为何能受到读者热烈追捧?

“催更”新番、“催更”小说,十分常见,但“催更”大部头硬核历史书是罕见的。每当粉丝们追平了“好望角”新书,就会来我们的后台留言:“下一本什么时候出?”“想知道下一本讲什么!”“想要‘好望角’特装版!”

在粉丝读者的热切期待和呼吁下,“好望角”书系首次加推了刷边特装本。

5年,出书18种,造货码洋超6500万元,总印数71万册。“好望角”究竟用什么“神奇的魔法”抓住了粉丝的心,受到如此追捧呢?这是业内同行们常常“请教”的问题。我们的营销编辑也一直鼓励我动笔写写出书的心得,分享一下“好望角”出版背后的故事。毕竟,粉丝们的热情,从5年前至今,一直等待着我们的回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好望角”书系

其实,每次做完一本书,我都会有很多的话想说,尤其在出版了加藤阳子的又一部新作后,与她两次合作的点滴纷纷涌上心头。所以提笔写下这篇小文,唯聊以讲讲与加藤的合作缘起、选题的一波三折、特装本的构思,等等。

希望此文能像我们的书系slogan一样,让大家看见关于“好望角”的新世界。

与加藤阳子的第一次合作

2019年,“好望角”第一次与加藤阳子合作,推出了她的获奖作品《日本人为何选择了战争》(简称“《日本人》”),一时成为热门话题,该书当年即获评豆瓣年度好书Top10、豆瓣热门日本史Top10,2020年又获Kindle年度选书推荐。目前,该书业已成为日本近代史、中日关系史领域的必读书,填补了抗战历史研究的空白。经由此书的出版,这位研究战争的女性历史学家开始被中国读者熟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事实上,在《日本人》一书热销前,我也和大多数人一样,对加藤一无所知,虽然她早已在日本名声大噪。

那么我是如何认识这位富有思考力和影响力的日本学者的呢?这还要从2016年说起。

2016年,在社班子的支持下,在分管领导王利波的带领下,文史出版中心小团队对标社科文献“甲骨文”书系,开始打造“好望角”书系。在明确定位后,我们开始依托各种力量寻找选题,为将视角延伸至前沿的学术领域,还建立了一个由国内知名高校的史学专家组成的顾问团。

我关注的主要方向是日本史,故联系当时已到东京大学深造的师兄章霖,请他留意日本国内世界史方面的畅销书或影响力图书,选书的大致标准是“具有一定学术底蕴、视角独特、有问题意识,而且好读”。不久,他便向我推荐了其导师加藤阳子的《日本人》。该书于2009年出版,但在2016年(直到现在)还经常被摆放在历史类图书的最显眼处,足可见其受欢迎程度。

团队成员均对这个题目很感兴趣,但也有担心:因为涉及中日关系史,尤其是“战争”的话题,无疑牵涉许多敏感的历史问题,加藤虽是左派学者,对侵略历史有着客观认识和深刻反思,但中日两国毕竟立场不同,客观有时也是相对的。这类选题在做出引进决定前,自己必须全文审读。但日本很不同于欧美国家,他们的电子化程度低,而且对版权的保护相当严格,除非签订正式版权引进协议,否则无法提供全文审阅。这就陷入了矛盾。

转机出现在2017年7月,当时我正在西北度假,一整天车子都穿行在柴达木盆地无人区,在车上只能抬头看看天,低头刷刷手机,偶然就看到了中国台湾出版加藤阳子那本书的消息。我兴奋极了,第一时间把消息反馈给领导,她觉得这是个机会,让我马上去买一本台版书。休假结束,台版书也到了。记得当时我们用很短的时间就审阅了全书,做出了引进决定。

不久,中国香港版也上市了。在引进版图书市场上,中国台湾地区一度是大陆出版商的风向标,港台相继推出加藤的书,无疑对我们的引进决定是一个正向激励。为能尽快推出中文简体版,我也决定采用繁体译本,并请章霖校译。但他在校译到序章时,痛苦地表示译本连最基本的“信”都没达到。看了几页他画满批注的稿件,我脑袋嗡嗡的,一时感到有些骑虎难下。当时虽然还未支付翻译稿酬,但毕竟已经签了合约。

一边是文本质量,一边是契约精神,我犹豫不决。最后,本着质量为重的原则,我们还是决定退稿,勇敢地向对方澄清了问题,双方便自动解除了合约。之后,我正式邀请章霖来翻译《日本人》。正因为有这样的翻译“事故”,加藤才会在中文版序言里说:“我相信浙江人民社的这个版本,才是最能正确反映我想法的中文‘决定版’。”对我而言,这句话分量极重,是对我们工作的极大认可和鼓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找《日本人》实拍图取景地的时候,偶遇《盗墓笔记》特展,军绿色的木箱很带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寻找《日本人》实拍图取景地的时候,偶遇《盗墓笔记》特展,军绿色的木箱很带感

在《日本人》出版前,“好望角”已经出版4种,选题视角独特、翻译质量过硬、封面特征鲜明、豆瓣评分极高,是读者关于书系的最初印象。特别是“开山之作”《以色列:一个民族的重生》,获评2018年《晶报》《新京报》年度好书、浙版传媒年度好书,确立了“好望角”在世界史细分市场上的一席之地。可以说,之前的品种为《日本人》的开局打下了扎实的基础,在市场、营销人员的通力合作下,出版当月就上了豆瓣新书热门榜、kindle电子书销售榜第1名,两个月内连续加印3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会议”事件促成第二次合作

2020年10月,时任日本首相菅义伟将包括加藤阳子在内的6名学者踢出日本学术会议候选名单;11月,又给6名学者扣上了“涉嫌引导反政府”的帽子。

日本学术会议向来以“学术自由”为立会根本,虽然隶属于内阁,但委员提名均由会员推荐产生,首相从来只在形式上予以任命。菅义伟此举无疑是对“学术自由”的公然挑战,瞬间引发日本学术界的轩然大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会议”事件新闻截图

读过《日本人》的读者,立刻就会明白加藤的委员资格被“一票否决”的真正原因。日本自安倍内阁以来,右倾化日益加剧,特别在2015年强行通过《安全保障关联法案》,标志着日本战后的国防政策彻底发生转向,战后“和平宪法”名存实亡。此后,加藤等左翼学者长期处在反对浪潮的前线,并在民间聚集起了相当规模的力量。菅义伟是安倍衣钵的继承者,为了守护安倍遗产,对加藤在内的6名学者开刀,就是为了在政府内部扫清障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学术会议”事件一出,国内媒体和学界纷纷跟进报道分析,《日本人》又引起一波关注,对作者的采访邀约接踵而至,结合该书的分析解读也频频见诸报端。

事实上,在看到《日本人》出版带来的强烈反响后,“好望角”团队已在探讨和评估加藤的其他著作。我们认识到,在日本社会整体右倾的氛围下,像加藤阳子这样保持正确历史观、客观理性看待日本军国主义历史、敢于说真话的学者,已经是凤毛麟角。她长期从事近代史研究,其价值理念和学术观念不是一本书就可以概观的,她的史观还来自宽广的国际视角和深邃的历史眼光,非常值得借鉴和学习。

“学术会议”事件后,加藤也受到了我们国内其他出版社的关注,我们在决定引进她的另两本书时,被告知已有多家出版社提交了报价。不过,基于此前《日本人》一书的良好合作,再加章霖从中接洽,加藤教授婉拒了其他报价更高的出版社。由此有了我们接下来的再次合作。

与加藤阳子的第二次合作

2020年底,我们同时签下了加藤另外两部广受好评的作品,其中之一就是刚刚出版的《病入股肱:日本近代史上的天皇与军队》(简称“《病入股肱》”)。这本书于2019年在日本出版,到2020年被引进时,已经完成3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入选“好望角”的每一本书,都要有其独特价值,尤其在评估已有作者的其他作品时,这个问题会更加复杂,不仅要横向与其他同类品比较,还要纵向与其本人的其他作品比较。那么《病入股肱》的独特性体现在哪里呢?与《日本人》相比,这本书又有什么优势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病入股肱》特装本

第一视角独特。比如,她罕见地提出了“天皇”与“军队”的关系视角,揭示了两者关系的历史性变化。又如,她剖析了其他研究所忽视的国际关系与国内政军关系的具体联动,明确了对外认识与安全保障观念相关的意识。她一如既往地怀着对历史的强烈好奇和非比寻常的质疑精神探寻历史的真相,通过对史料的解析,以实证手法推翻了既有学说,回答了人们长久以来的疑问——“天皇为何没有阻止战争?”

第二直击关切。近代以来,中国人饱受日本军国主义侵略之虐,日本军国主义的两大要素就是天皇与军队,中国人对此怀有十分强烈的民族主义情绪,尤其日本右翼势力破坏“和平宪法”等行径,唤起了包括中国在内的亚洲各国人民那段被日本侵略屠戮的血腥记忆。加藤对天皇与军队的精深研究和细致描述,特别值得国人一读。

第三集成之作。这是相对《日本人》来说的。《日本人》出版4年来,豆瓣3648位读者打出了8.1的均分,写下了1522条短评和72篇书评。这些评价我大多看过,特别逐条看了其中占比3%的一星和二星评价,“诟病”最多的便是文体。的确,这本书其实是作者基于一系列面向高中生和初中生的讲座内容写成的,保留了与学生的问答环节,文风更偏向讲演稿,因此,条理性略显不足,很多问题没有展开论述,未能充分答疑解惑。《病入股肱》就弥补了这些缺憾,满足了很多读者想看“正经”专著的愿望,条理性和学理性都高出《日本人》几筹,拿在手上沉甸甸的,可以感受到其中的学术分量。

出版前数月,市场部来询问我:是否考虑赋予这本书更多的审美价值,做个特装版?事实上,做“好望角”特装本的提议已经不止一次,但我们始终没有下定决心。后来,又和当当网的策划老师细聊,他的一句话打消了我的顾虑,他说其实学术类的书会更适合做特装,因为内容足够硬核,特装本可以看作是赋予这样一本硬核书一个更贴合其价值内涵的容器。书籍不应该只有一种属性,也不应该限制其他的可能,它可以是内容、物品,还可以是藏品。然后就开始一边摸索一边试错,终于有了“好望角”的第一个特装本。

印制部主任亲下印厂监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印制部主任亲下印厂监样
终于盼回作者钤印的1000枚书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终于盼回作者钤印的1000枚书签

《病入股肱》特装本采用书口刷边工艺,所选两图与内容高度契合,尤其中口的《征韩议政图》,反映了明治政府中“外征派”与“内治派”间唇枪舌战的场景,也是明治政府走向分裂的标志,版画色彩鲜艳,栩栩如生,十分夺目。书中还有一枚带唯一编号和加藤印章的书签。事实上,加藤教授结婚后冠夫姓“野岛”,已经基本不再使用婚前姓氏(著作署名是另一回事),这次为了中文版特装本启用这枚私章,可见她对中国读者的偏爱,所以极具收藏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回到开篇的那个问题,“好望角”为何能受到读者的追捧?我想是我们的“用心”被读者看见了。这种“用心”体现在我们对选题独特性的追求上、对翻译和编校质量的苛求上、对装帧设计内在统一的坚持上,以及不负作者托付和读者信任的真诚上。做完这本书,做书人的理想又多了一个:希望有更多的“好望角”被读者收藏。

2023年全国出版从业人员收入调查开启!

你对自己一年的收入还满意吗?

欢迎扫码参与不记名问卷调查!

分享、在看与点赞,商务君至少要拥有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