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日报客户端

进入汛期以来,江苏各地积极推进各项水利工程建设,统筹做好防汛设施巡查管护和物资储备工作,筑牢汛期安全防线。

这两天,镇江市丹徒区大陆水库、小陆水库除险加固工程正在进入收尾工作。去年6月,两座水库被鉴定为“三类坝”,因年久失修存在安全隐患。此次除险加固工程总投资约920万元,主要进行了坝体加固及防渗处理、迎水坡新建护坡等多项工作,将大大提高两座水库的防洪能力和灌溉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镇江丹徒区宝堰镇水利农机管理服务站副站长李锋说:“完工后加大了这块地区的蓄水,保证了下游的安全。同时,在干旱季节它的蓄水功能能够保证下游1000亩农田的灌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泰州市海陵区城北街道花园新村河整治项目现场,河岸两边的护岸已经浇筑完成,工人们正在拆卸模板。花园新村河整治项目全长270米,前期已经完成清淤疏浚工作,将原先15米长的河道拓宽至25米,增加了河道的蓄水量,进一步提升了城区的行洪能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施工方安全总监许峻珲说:“目前,项目已经完成工程量的70%,下一步,我们将进行绿化和护岸的岸坡施工,本工程将在6月中下旬完成施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今年,泰州城市防洪治理共有5个工程,其中道路积水点改造工程已经全部完成。除了新建水利工程,泰州市还持续加强对现有防汛设施的巡查和管护,整合抢险力量,并强化物资保障。南通市崇川区开展排水管网清理,畅通排水渠道,同时对管网末端区域进行箱涵式改造,以扩容的方式解决积水问题。据了解,改造工程预计6月30日完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南通市崇川区城建中心市政工程科科员野天任说:“把老的直径800毫米的管道挖除,改成了4米乘3米的箱涵,过水面积大大增大,从而使下雨天的积水更快更迅速地排到河中。”

来源:江苏广电总台·融媒体新闻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