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2年,八路军神枪手遭叛徒出卖,被日军包围,只剩一颗子弹,这时,他很为难:是打叛徒,还是打日军?然而,最终他做出的举动出人意料。

1985年,一位参加过抗日战争的老将军动情写下“凤麟足称猛,英名扬齐鲁。沥血保民孺,永展烈士容。”以此来纪念在马鞍山保卫战中牺牲的一位烈士

这首诗写的就是烈士王凤麟。

王凤麟出生在黑龙江的一个小村庄里,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夕,日军侵略者蠢蠢欲动的野心已经难以掩盖。

他看着家乡人们饱受欺辱和蹂躏的情形,心中悲痛万分。于是他毅然投身革命,抱着保家卫国的信念远赴莫斯科学习工兵技术,下决心要将侵略者赶出中国。

回国之后,在党组织的支持下,王凤麟很快就成立了爆破训练班,将自己学到的知识教授给战士们,增强我军的战斗实力。

随后的几场战役中,王凤麟通过自己丰富的经验和对爆破技术的了解,让爆破这一战术在战斗中发挥出了良好的作用,达到了出其不意的效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1942年,王凤麟拖着一条负伤的腿,带着几名战士来到马鞍山执行反扫荡任务。

然而很快就有一队日军摸到了马鞍山上,准备对王凤麟一行人进行围剿。

原来,王凤麟他们在做动员工作的时候,刚好有一伙日军队伍路过此地。

村里的奸细求荣卖国,将王凤麟等人的信息统统暴露给了日军,还大肆鼓吹山上有八路军的重要物资,吸引日军集合了大量兵力上山围剿。

当王凤麟等人察觉到不寻常时,早就为时已晚,八路军战士们只能护送百姓先行撤离。

马鞍山状如其名,是一处十分险峻重要之处。它的周围都是悬崖峭壁,只有一条极其狭窄的山道能够上山,稍有不慎就会滚落山下,丧命于此。

狡猾的日军在多次交火后,已经了解了此处地势险要,不能贸然强攻,于是先行派了轰炸机对山上进行了轰炸。

轰炸进行了足足一天,直到傍晚,敌人借着炸开的缺口爬了上来。王凤麟拿着缴获的德式狙击枪就带着随身的通讯员前去守护缺口,让其他人安置村民。

南天门易守难攻,凭借着天然的地势,王凤麟和几个战士硬生生地在缺乏补给地情况下坚持了几天之久。

然而敌人很快就发现了战士们物资不足,他们像是一群贪婪的恶狼一样发起了最后的冲锋。

面对着敌人越来越穷凶极恶的进攻,战士们把最后一颗手榴弹也丢了下去。

可日军人数远远多于我军,没多久他们就冲上了南天门,打开了这道缺口。

在最后的关头,王凤麟怀着悲壮的心情让大家将枪栓全部扔掉,准备肉搏。这个命令背后的决绝和意味让剩下的所有人都红了眼。

宁愿在战场上牺牲,也不愿意丢失中国人的骨气。

一番苦战之后,山上的战士们几乎全部壮烈牺牲,有的甚至直接选择从山崖上跳下去就义。

王凤麟看着枪里的最后一颗子弹,心中早已经有了决断。

在敌人狰狞地朝他冲来地前一刻,王凤麟最终将这颗子弹留给了自己,这是一个八路军战士留给自己最后的尊严和倔强。

随着枪声响起,困守山上的战士们壮烈牺牲,最终只剩下几个幸免于难的人在跳崖时被树枝挂住留下了一条性命。

马鞍山战役是抗日战争中极为惨烈的一场战争,战争胜利之后,当地的村民为了纪念这些烈士们,在当地立下了烈士们的塑像。

在马鞍山纪念堂中,当地政府把牺牲者的名字放在纪念堂中,让后人永远地铭记这些英烈。

(资料来源:纪念马鞍山战斗80周年|马鞍山保卫战:英雄史诗 气壮山河——淄川区烈士陵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