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在这个飞速碎片化的后现代时代,自我真的还能成为一个确定的存在吗?当个体身份不断分崩离析、差异重重,人生还能找到真正的意义吗?艺术家林彧然以独树一帜的诗性视角和哲思深度,借助一系列游走于不同文化语境的创作实践,正视了这个时代最棘手的存在之问。她的作品犹如一面镜子,映射出主体性的焦虑与自我认同的困境,同时也指明了一条突破僵化身份枷锁的生成之路。跟随林彧然的艺术游历,我们或许能重新发现生命的意义,在差异和偶然的光谱中绽放出漂泊不定的自我。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正文:

林彧然的作品以独特的诗意和哲思,深入探讨了后现代语境下主体性的焦虑与自我认同的困境。她的创作实践宛如一场漫游于不同文化语境之间,透过介入和重构日常生活,生成了一个多维交错、差异重重的身份场域。在这个场域中,个人的自我已不再是先验存在,而是在互文指涉和话语构筑的进程中,不断流变、分崩离析并重塑。

借助"解构之父",法国解构主义哲学家德里达的解构主义理论和视角,我们可以看到林彧然如何通过影像与行为的置换、延衍、溢出,瓦解了自我身份的同一性和本真性的预设。在《生命》中,打边炉这一极具南粤地域特色的饮食日常被置入陌生的展示语境,既指涉了个体身份对乡土文化的依赖和羁绊,又昭示了文化身份想象的虚构本质。艺术家没有对乡愁和离散经验做简单浪漫化的表达,而是通过这种戏谑的反讽,让我们正视身份认同的必然与偶然、本真与虚构的悖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同时,作品也呈现了个体欲望与文化规训之间的复杂纠葛。正如法国后现代思想家福柯的系谱学所揭示的,主体性的生成实则是权力运作下身体被规训化的过程。在《爱》中,艺术家邀请观众突破表达的惯例,去用歌声吟咏那些被压抑的爱的渴望。歌声在此成为一种逃逸线路,游离于主流话语霸权之外,昭示了规训并非只是单向度地作用于个体,更是复数力量角逐的场域。艺术家唤醒了个体差异化、诗意化地言说自我的潜能,为僵化的身份想象开辟出一个诗意变奏的维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告别》中,林彧然以荒诞戏谑的方式对存在和逝去这一终极命题进行了拷问。"告别"在此不再是对过往的沉溺缅怀,而是生命得以更新的起点。透过亲历式的仪式感介入,艺术家颠覆了告别与重生、逝去与来临的二元对立,昭示生命的意义正在于对当下的把握和投入。这种颠覆性的姿态让我们领悟到,主体唯有超越执念,敞开生成,才能获得真正的自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而在《未知》中,艺术家更是将观者引入了一个无法预期的生成之域。每一次快门的闪烁,都是生命偶然性的凝结;而每一张影像的显影,又都指向开放性的未来。面对不可知的未知,每个人的反应或许不尽相同,但无不彰显着个体的能动性选择。在此,自我不再是先验的存在,而是在偶然性构成的差异场域中不断塑造的创造性过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纵观林彧然的创作,我们发现一种深沉的后现代主义反思:在话语权力的偶然游移中,身份的本质主义预设土崩瓦解,个体自我沦为永无止境的延异过程。但艺术家并未因此止步于虚无主义的悲观,而是力图在反思性解构中开启新的诗意社会想象:当个体意识到自身的非同一性,并以审慎自省的勇气拥抱"未知"时,生命便获得了无限丰饶的可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在这个飞速碎片化的后现代语境下,如何超越泛泛而谈的自我认知,去重拾生命的意义?林彧然的艺术实践给出了启示:身份的多元决定性昭示了个体存在的偶然性,而对他者差异的开放则是自我更新的契机。唯有以反思性的态度对自明性身份保持怀疑,唯有以诗意的想象力去倾听生命的回响,主体才能摆脱常规的桎梏,抵达真正的自由之境。在差异的光谱中,在偶然的生成里,在不同声音的交响中,一个漂泊流离的身份得以绚丽绽放。

揾揾自己Curate My Life

艺术家 Artist

林彧然

Yuran Lin (Yuki) / Yuk Yin Lam

开 幕 Opening

2024 .05 . 07 17:30

展 期 ExhibitionDuration

2024 .05. 07 - 2024 . 06.01

时 间 OpenHours

周二至周日Tue - Sun 10:30-17:30

地 点 Venue

广州市东平典当博物馆Dong Ping Pawn Museum

广州市越秀区中山四路1号No.1, Zhongshan 4th Road, Yuexiu District, Guangzhou

文/ Alex

排版/实习编辑 谢蕊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冷眼奢华观察站 | iLuxureport

唯物质主义精神家园,中国第一个用谷歌眼镜采访的自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