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互联网的尽头是放贷,国内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喜马拉雅也不例外,作为一个坐拥全场景平均活跃用户达3亿多的流量平台,上线助贷业务布局金融变现似乎是应然之举。但这条路走得并不轻松。

今日,中国消费者揭露了喜马拉雅自营信贷产品“听小贝借钱”涉嫌利率不明示、无牌助贷、个人信息泄露等问题。

“听小贝借钱”是喜马拉雅在今年3月份上线的一款自营助贷产品,该产品的上线意味着喜马拉雅正式开启互联网放贷之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该产品位于喜马拉雅“我的”-“钱包”中,拥有专属入口,足以见对其重视程度。

喜马拉雅不仅给予流量入口,还在显著位置进行全力推广。根据截图可见,在“借钱”服务中提到了“高额度低利息”“最快3分钟放款”,正是这一广告语吸引了部分用户。

为了吸引用户进行借款,喜马拉雅还赠送新用户1个月VIP会员。

但其信贷业务却遭到多方质疑,最近更是遭到不少网友的投诉。

其一是“套娃式”授权个人信息,隐私保护存在一定纰漏。

用户在和“听小贝”签署协议的过程中,首先在注册时,听小贝借钱会一键授权数十个协议,进一步申请借款需要同意《授信申请授权协议》《个人信息处理授权书》等四个相关协议。而查看这些协议又会发现,“听小贝借钱”进一步嵌套了易借速贷、美易借钱、我来数科等10余家网贷公司的数十个协议,令人眼花缭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也就表明用户只要签署完“听小贝”,个人信息就会被共享给跟平台合作的网贷公司,值得关注的是每家网贷公司还会授权给10余家银行、担保等合作公司。这种“套娃式”层层嵌套使得个人信息被泄露的风险大大增加。

有消费者投诉称:

因为APP上 ‍显示借钱额度高、利息低,我就心动了。点击“听小贝”后,我被导流至互联网金融平台,然后借了1万元,但放款方并非喜马拉雅,而是一家小额信贷公司。在这个过程中,需要我签署的协议特别复杂,并将个人信息层层授权给10余家合作的网贷平台,比如桔多多、洋钱罐、百分呗等,导致 随后不停地接到众多贷款平台的推销电话,不堪其扰。

其二是“听小贝借钱”的年利率并未明示。

早在2021年,央行就曾发布公告,要求所有从事贷款业务的机构,在网站、移动端应用程序、宣传海报等渠道进行营销时,应当以明显的方式向借款人展示年化利率。

但是点击“听小贝借钱”就可以看到其合作的借贷产品中,不同产品显示的额度、年利率各不相同,比如下图年化利率分别为7.2%起、12%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有网友投诉称,刚开始借钱时,合同约定的贷款利率(单利)是12%。等借贷手续都签署完成,再回到“听小贝借钱”的页面点击最后一步确认借款的时候,提示的年化利率(单利)变成了36%。

也就是说,用户从“听小贝”进入助贷平台,再被进一步引导至放贷机构,层层倒流最终导致各种服务费用叠加,也增加了借款人的借款成本。

此外,喜马拉雅还被曝涉嫌暴力催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值得一提的是,尽管喜马拉雅正式入局助贷,但其并未直接参与放款和风控环节,只是提供导流获客、产品展示以及还款等功能。主要原因在于喜马拉雅目前并不具备任何金融牌照。

而距离上线仅2个月的时间,“听小贝”又匆匆下线。目前不清楚是否会在整改后重新上线。

事实上,喜马拉雅一直抱有“金融”野心,并小心谨慎地付诸行动。

最早在2017年,喜马拉雅开始涉足金融,但仅限于联名信用卡业务,这也是互联网公司早期涉足金融的模式,其合作信用卡机构包括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工商银行、光大银行、华夏银行等。

2019年,喜马拉雅进一步渗入金融服务业务,上线了借钱产品“万达普惠万e贷”、“新网银行好人贷”。

此外,在喜马拉雅App“钱包”页面中,还上线了借钱导流功能,主要合作方包括360借钱、榕树贷款、度小满、借钱呗、好会借等第三方机构。不过目前该功能也已下架。

需要指出的是,4月12日,喜马拉雅才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第四次冲击IPO。

喜马拉雅在IPO前急于金融变现,或与其不稳定的业绩有关。

招股书显示,2023年,喜马拉雅全场景平均月活跃用户数量达到3.03亿,移动端平均月活跃用户达1.33亿,遥遥领先同行。就2023年的移动端总收听时长和在线音频总收入而言,喜马拉雅是中国最大的在线音频平台。

2019至2023年,公司分别实现收入26.98亿元、40.76亿元、58.57亿元、60.61亿元、61.63亿元,相应的2019至2022年经调整净亏损分别为7.48亿元、5.39亿元、7.59亿元、2.96亿元,累计亏损约23亿元。

而2023年,这一指标首次转正至2.24亿元。

从亏损转向盈利的背后是降本增效,即减少营销开支,裁剪人员规模等。尽管实现了“回血”,但从营收增速来看,喜马拉雅尽显颓势,因此开辟新的增长点尤为迫切。

不过随着近几年监管对小贷和助贷业务要求越来越严,金融业务可能并非流量变现的绝佳捷径。“无牌裸奔”的喜马拉雅涉足金融领域,不仅难以有效转化为实际收益,反而因其合规性问题遭受监管质疑,为其本就曲折的IPO进程再添变数。

据报道,5月10日,中国证监会披露的《境外发行上市备案补充材料要求(2024年4月26日—2024年5月9日)》要求喜马拉雅对股权架构的合规性、股东情况、经营合规性等七大事项进行补充说明,其中包括为个人客户提供助贷业务。

公告显示,喜马拉雅被要求说明资金来源、征信、贷后催收、业务规模等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精彩图片

对于拥有超1亿用户的喜马拉雅而言,涉足金融领域确实有着天然的优势,从前述一系列动作也可看到喜马拉雅对于拓展金融业务的渴望,只是如何把握好合规与创新、风控与获客的平衡木?这是喜马拉雅当前必须面对的问题。

编辑:cc

图文资料综合来源:中国消费者报、新经济观察团、海右财经

电脑报粉丝群开始招新啦!

如果你有产品选择困难症、

尚未解决的软硬件问题、

吃瓜吹水打游戏找不到人,

群内还有品牌周边福利抽奖等着大家~

2024年《电脑报》便捷订阅模式:

------方式1:微信订阅------

邮发代号:77-19

单价:8元

全年51期

------方式2:网店订阅------

打开中国邮政网上营业厅

https://mall.11185.cn/

搜索栏输入77-19或电脑报即可

------方式3:电话订阅------

拨通邮政订阅热线:11185

按语音提示,邮政收订人员上门服务

《电脑报》发行咨询热线:023-63863737

(请工作时间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