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转自:人民网-河北频道

近年来,河北省武安市坚持把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发展作为贯彻交通强国战略、助力乡村振兴、推动全域旅游开发的重要抓手,成功创建“河北省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示范城市”“河北省城乡公交一体化试点县”,走出了一条富有武安特色的新路子。

尤其是入选河北省县级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县以来,武安市坚持以人民需求为导向,把交通事业作为加快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大力推进城乡客运一体化建设,城乡客运服务网络持续优化、基础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智慧公交、绿色公交、安全公交发展提质增效,城乡客运车辆动态监控设备安装使用率、绿色公共交通车辆比例、城乡客运车辆安全联网管理比例均达到100%,构建形成“布局合理、网络畅通、便捷舒适、社会认可、公众受益”的城乡客运一体化服务体系。

强化基础建设,保障互联互通。以“外联内畅、区域成网、结构合理”为目标,该市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全方位推进农村路网建设,建成一大批“旅游路”“产业路”“致富路”。试点创建以来,武安市共投资1.08亿元,建设农村公路91公里,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已达到1396公里,实现了乡镇90%通三级油路、行政村100%通水泥路,农村公路列养率100%、农村公路绿化率85%;投资380万元全面完成农村客运车辆的公交化改造,城乡公交覆盖率达到100%,形成了以市域为中心、乡镇为节点、连接城乡、辐射农村的城乡道路客运网络,让农村居民真正实现“出门有路,抬脚上车”。

提升运输服务,构建全域公交。该市全面推进城乡客运车辆新能源化发展,在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期间,投资3000余万元新购51辆纯电动公交车,全面提升城乡公交车辆绿色装备水平,实现全域公交车辆纯电动化;不断完善充电基础设施配套,投资600余万元,实施了城区、乡镇和西部景区公交专用充电站的升级和配套建设,充分满足全市500余辆公交车充电需求;创新城乡客运组织模式,推动城市公交服务向农村延伸,因地、因村制宜,优化公交运营时间,加密城乡公交运行班次;大力推动公交与校车的融合,目前已开通覆盖全市5所重点中学的校园定制公交线路,累计护送在校师生15万余人次。

坚持科技引领,创新智慧赋能。该市积极推进公交智能化改造,投资360余万元,分3期完成智慧公交信息化系统建设和升级改造,打造形成覆盖出行服务、运营管理、智能调度、资源管理、动态监控、数据决策等多个业务应用场景的公交智能调度平台,为企业智慧化办公、科学决策、安全管理等提供支撑,显著提升公交信息化服务和安全保障水平。全市公交线路和车辆运行信息全面接入“坐公交”APP,市民可下载“坐公交”APP查询线路信息和车辆来车信息,缩短乘客候车时间,实现线路来车信息全覆盖。

探索交旅融合,突出特色旅游。该市坚持“交旅融合,共同发展”的工作思路,将城乡公交与文化旅游相融合,适时开辟旅游线路,为群众旅游往返提供便利,助力旅游业发展。开通武安与永年、涉县等市县之间的旅游定制公交,持续优化武安至七步沟、京娘湖、田鑫小镇等核心景区的旅游专线设置,在公路沿途设置观景台、休闲点、候车亭等,塑造了独具武安特色的旅游交通文化地标。目前,已累计开通旅游公交线路10条,新增景区夜间直通车3条,进一步实现全域旅游互联互通,带动景区夜间经济的繁荣。

完善县乡物流,助力乡村振兴。针对西部山区山高路远、村落散居,末端揽派耗时长、成本高这一难题,武安市以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为契机,积极引导公交、邮政、快递等企业合作,充分发挥各自长处,“利用公交的腿,借助邮政的点,畅通物流的网”,对偏远地区开展公交车运输小件快递业务,深入推进客货邮融合。截至目前,共开通客货邮合作线路10条,覆盖石洞乡、活水乡、管陶乡、冶陶镇、马家庄乡、北安庄乡等偏远乡镇和农村地区,实现了乘车、寄取快件、电商服务高效整合利用,有效解决了快递进村“最后一公里”。

从“羊肠九回”到通衢广陌,从“梗阻闭塞”到四通八达,武安市通过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推动一条条“毛细血管”绵延贯通十里八乡,“外通内联、通村畅乡、绿色环保、安全便捷”的城乡客运,让群众幸福生活的愿景有了底气、有了希望。

“接下来,在全面完成城乡客运一体化试点创建的基础上,武安市将持续发力,在车辆提档升级、充电网络完善、运营模式丰富多样、交旅融合入发展等方面作出更多探索,全方位助力乡村振兴,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武安市交通局党组书记、局长田爱平说。(郅江涛、陈国栋)